针织物印花前处理
1 针织物印花前,需对针织物坯布进行去杂、漂白等前处理加工,以改善其服用性能、外观质量,并为后道印花加工做好准备,良好的前处理加工是针织物圆网印花的基础。可以这样说,针织物所有的良好特性,都是在前处理加工中获得的。
由于坯布的组织结构、加工质量要求及使用的加工设备有不同,可以有不同的前处理加工工艺,其工艺流程一般为:
毛坯布—碱缩(丝光)—煮练—漂白(氯漂或氧漂)—增白—柔软处理—脱水—烘干—轧光。(双面织物不碱缩)
针织物前处理主要由碱缩(丝光)、煮练、漂白(增白)三部分组成。碱缩是棉针织物在平幅(圆筒)、无张力状态下,浸轧烧碱溶液后堆置,再水洗去碱的工序。通过碱缩,织物收缩,增加密度、弹性和光泽,增进滑爽的手感,降低缩水率,改善成品的尺寸稳定性。近几年来,针织物采用丝光工艺逐渐增多,经丝光后的产品质量大大高于碱缩产品。
针织物煮练与漂白的作用、原理与梭织物加工是相同的,但因其组织较疏松,加工工艺条件(主要是工作液浓度)低于梭织物,煮练、漂白的加工方式有间歇式、连续式,间歇式一般采用煮布锅或在溢流染色机内进行,连续式一般采用J型箱或履带箱平幅汽蒸。
针织印花半制品要求煮练均匀、白度一致、纬斜小、克重符合要求。前处理加工不当,造成的质量问题,有与梭织物加工相同的问题,如煮练不匀、漂白不匀、白度不足等,在印花加工时常会因此造成匹与匹色差,底色差异或色光萎暗等,同时,也会发生一些其特有质量问题,在加工时应予以注意。
2 毛效问题
毛效不好,造成印花块面着色不匀,严重时会有“露底”现象,或深度无法提升,做深色大块面花型时尤应注意。其产生的原因,除了通常煮练不足造成之外,更多的时候是由于针织物前处理特有的柔软处理工序造成的,与常规漂白、染色品种柔软
对于某些成品需再经水洗或酶洗的,其印花半制品以不经柔软处理为好,而将柔软处理结合在水洗或酶洗时进行,这样更有利于印花,并且对提高牢度也有好处。
3 平方米克重问题
印花针织物成品平方米克重,是客户质量要求的重要指标之一,必须予以保证;若超出过多,又会使生产成本增加。因此,在保证成品平方米克重的前提下,控制毛坯布的克重就显得十分重要。在前处理以及印花加工过程中,有使克重下降的因素,如前处理的去杂,印花加工时织物受到一定张力后的伸长,绒类织物的拉绒工序等,也有使克重增加的因素,如前处理时织物的回缩,印花时织物增加的涂料及助剂的量等。但由于加工设备张力的不同,工艺流程的不同,花型印花面积的不同,其克重变化不一,很难凭简单的计算,由成品克重推算出毛坯布的克重,为避免印花后成品率克重不符要求的情况发生,除客户返单重做的品种之处,一般均需先锋试样,以一定的量(至少100公斤以上),经过与大货生产时相同的工艺流程、加工设备,取得针织物克重变化的结果,依此来制定或修正大货生产时的毛坯布克重指标,方能使印花针织物的成品克重问题得以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