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物在浸轧碱液时.由于NaOH对纤维素的直接性大于水,除按轧余率带走碱液外,还多吸附NaOH,这样碱槽里的工艺碱液浓度将逐渐变淡.必须提高追加液的浓度.因此.不少文献中出现了l:0.7的比值之说.就是说碱槽中工艺碱液浓度为“0.7”.则追加的补液浓度应为“1”。笔者认为1:0.7是某种织物在一种特定的工况下的表现.而后的应用者皆未做具体的测定,长此下来就变成一定之规了。在从事打卷丝光机及松堆丝光机研发过程.总结到1:0.7的比值与不同纤维、织物的组织结构、单位克重、工艺车速、施液方法有关,合理的施液方法是关键。YF1098—180型高效松堆丝光机的碱液施加由透芯高给液、堆置溶胀箱、低轧余率轧车及碱浓均匀循环泵组成
透芯高给液 尽管松堆丝光工艺碱浓比常规紧式丝光低30%.但毕竞是在常温下浸渍,要达到透芯难度亦大。应用专利技术研制的三辊立式轧车.当织物进入浸渍槽后,由螺纹开幅辊防缩进入液下轧点,气液交换,使织物经纬交织点网间及织物纤维的“无定形区”碱液充实;出液下轧点,进入增效槽,织物结构处“微真空”状态.在大气压力下逼迫碱液透芯.经开幅辊扩幅后进入上轧点(空气环境),小轧辊起到控制织物表面带液。高精度的液位控制,确保液下透芯轧碱,有利于碱液充分进入“无定形区”.从而让更多的碱液能通畅地进入“微胞”获得溶胀.使纤维获得最大的改性
碱液的供给 高位槽中追加液由工艺处方决定配液浓度(在线碱浓度自控),在工艺运行时,手动阀徐徐补液,当浸轧碱槽液位差值达到控制点时.手动阀的旁路电磁阀自动打开.加大追加补液.在液位回复到差值之上后,自动关闭。液位传感控制确保碱槽的碱液总量不变,且l#轧碱织物处于液下轧液。l#、2#轧碱槽由管道连通,
堆置溶胀松堆丝光机实施工艺时.要求织物在浸轧碱后必须至少堆置5 min,以期充分溶胀。
低轧余率去碱 2#中小辊轧车将透芯高给液堆置后织物的带液量比常规下降了3O% ,节省烧碱的消耗,减轻去碱水洗负荷。2#轧碱单元按不同纤维织物堆置min后经缩7% l7%.比例跟随l#轧碱单元。松堆丝光工艺碱浓度比常规紧式低3O% .加上追加液与工艺碱浓比值从1:O.7调整至l:O.85 1:O.9.这样根据丝光工艺用碱将下降到58.5%.淡碱回收蒸浓从常规紧式丝光的350 g/L下降1220 g/L则可,将节省大量的蒸浓蒸汽。松堆丝光碱液施加方法的创新不仅改善了丝光制品的品质.而且凸显节能降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