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毛织物有利上染的前处理方式
兔毛纤维表面过于光滑,纤维间抱合力差,难以纺纱加工。因此,对兔毛纤维的染色性能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了改善兔毛纤维的表面性能,以提高其染色性,国内外大都采用过氧化物、硝酸或含汞化合物等化学制剂对兔毛纤维进行处理,但都存在着工艺复杂及“三废”严重等缺点,且处理后纤维的化学与物理性能损伤较严重,故实际使用效果并不理想。低温等离子体处理纺织材料,可改变纤维表面化学结构和形态,并使其染色性能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低温等离子体处理过的兔毛纤维上染百分率比未处理过的明显增加,且在一定范围内,上染百分率随着低温等离子体处理时间的增加而提高。但当上染百分率增加到一定数值时,其不再增加,略有下降。这说明兔毛纤维经一定时间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后,表面形态已得到了改变,上染百分率逐步达到最大,此时再增加时间,上染率已无大的变化。经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后,兔毛纤维初染速率、平衡上染百分率都高于未处理的兔毛纤维。这是由于经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后的兔毛纤维,受到高能活化粒子的作用,改变了纤维表面的物理形态及化学组成,增大了染料与纤维之间的作用力,有利于染料的吸附,提高了染料的上染率;同时经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后,在兔毛纤维表面又引入了更多的亲水性基团,提高了纤维的吸附性,从而有利于染料向纤维内扩散。根据菲克定律,提高染浴与纤维表面的染料浓度梯度和染料向纤维内扩散的系数,就能提高染色速率,缩短染色时间,提高上染百分率。在温度为40℃和60℃染色时,未处理过的兔毛纤维上染率很低,特别是40℃,平衡上染百分率仅为6%;而经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后的兔毛纤维在此条件下染色,上染百分率明显高于未处理的纤维。这说明经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后,由于兔毛纤维表面化学结构的改性,使之在较低温度染色时也有一定的上染率,这样就提高了兔毛纤维的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