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漂加工工艺对不同规格纱线重量的影响 摘要:通过相同氧漂工艺条件下对不同纱支规格的纱线进行氧漂加工的实验,研究了不同细度纱线的重量损失规律:在同样的双氧水漂白条件下,高支纱的重量损失较小,低支纱的重量损失较大。同时,纱线氧漂重量损失与纱线的捻度、不匀率等质量因素也有较大的关系。并对此进行了研究分析。 关键词:纱支 氧漂 重量损失 1.前言 无论是天然纤维,还是人造纤维或是合成纤维纺纱制成的纱线,均含有不同程度的杂质。尤其是天然纤维含杂多显成分复杂。例如棉纤维含有6%~10%的杂质即纤维的共生物(见表1)。而这些杂质的存在,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纤维的物理,机械性能,降低了纤维的润湿性和白度,并使手感粗糙,而且还会妨碍染色过程中染料的上染,影响色泽的鲜艳度和染色牢度。而前处理的目的是应用化学和物理机械作用,除去纤维上的天然杂质及再纺织加工过程中施加的浆料及油污,使纤维发挥其优良的品质,是纤维具有洁白的外观,柔软的手感和良好的渗透性,以满足加工要求。 纱线在加工过程中总是要有部分重量损失,这些损失包含二部分:其一,纤维共生物的去除不可避免的要有一定的重量损失;其二,纤维的损伤导致纱线重量的下降。本文通过对不同纱支纱线的相同氧漂工艺重量损失试验、生产性试验观察研究了纱线在漂白过程中的重量损耗程度,为制定纱线练漂工艺提供依据。 附表:表1 名称 含量/% 以绝对干燥纤维计 名称 含量/% 以绝对干燥纤维计 纤维素 94.6 有机酸 0.8 蜡状物质 0.6 果胶物质(按果胶酸计算) 0.9 灰分 1.2 多糖类 0.3 含氮物质(按蛋白质计算) 1.3 未测定部分 0.9 2.试验 首先在实验室条件下对不同纱支纱线的相同氧漂工艺重量损失进行试验,然后,在生产设备上进行了实验观察。 2.1.实验室实验 2.1.1.实验仪器设备、材料及化学药品 仪器设备:红外线打样机、分析天平、托盘天平、干燥器; 材料:每束5克的原纱线,规格为16s,20 s /2,21 s,21 s /2,32 s /2,40 s,40 s /2,50 s 化学药品:H2O2、NaOH、AW-50 2.1.2.实验过程 (1)实验步骤:称纱——吸液——漂白——晾干——称重 称纱:粗称纱线重量:将不同规格的纱线在托盘天平称取5g;精称纱线重量:纱线在恒温恒湿(1个大气压、20℃)标准条件下放置24小时,在标准条件下分别称重,记录纱线重量。 吸液:按工艺处方吸液,并按先后顺序投料。 漂白:投入纱线,按升温曲线进行漂白实验 晾干:在室温自然晾干后,在恒温恒湿(1个大气压、20℃)标准条件下放置24小时。 称重:用电子天平称重,记录数据。 (2)工艺处方: H2O2 6g/L AW-50 2.5 g/L NaOH2 1.0g/L (3)工艺曲线: 2.1.3.实验记录数据 纱线规格(S) 漂白前重量(g) 漂白后重量(g) 16 5.0004.88 20/2 5 4.86 2154.86 21/2 54.86 32/2 5 4.89 40 5 4.86 40/25 4.89 50 5 4.86 2.2.生产实验 3.2.1实验设备:高温高压筒子纱染色机 3.2.2实验药品:H2O2 NaOH AW-50 HAc TY除氧酶 3.2.3实验材料:络好的,装笼好的筒子纱 3.2.4实验处方: H2O2 6g/L AW-50 2.5 g/L Na2OH 1.0g/L HAc 4.0 g/L TY除氧酶0.1 g/L 3.2.5工艺曲线: 110℃×30min 80℃ AW-50+碱+ H2O2(加白) 2min 5 min 高温排放 1 g/L HAc TY除氧酶 对样 筒子纱的准备:将棉纱线通过络筒机络到标准的筒管上,其规格标准与设备相适应。有柱式,锥形两种,本实验采用的是柱形。在筒的周围分布均匀的小孔,筒管的材料为塑料。在络筒过程中要控制好纱线的张力及卷绕的速度,使纱线在筒管上的卷绕密度一致,以保证处理效果均匀。 装笼 下缸 进料 氧漂处理 用醋酸中和 加入去氧酶:去除多余的氧 对样:观看白度是否达标,一般 3.2.7实验说明:一般氧漂时,各助剂的配置(见表二) 5注意问题: 5.1氧漂中烧碱易损伤纤维 在高温、空气存在的条件下,棉纤维与烧碱作用,能够导致棉纤维氧化。由于纤维素剩基环上氧化而产生的基团(醛基)能使葡萄糖甙键对碱变得敏感,而引起聚合度下降,造成纤维脆损,强力下降。 3.实验结果及分析 3.1.重量损失率的实验结果 纱线规格(S) 漂白前重量(g) 漂白后重量(g) 重量损失率(%) 16 5. 000 4.88 2.4 21 5 4.86 2.8 21/25 4.862.8 32/2 5 4.892.2 405 4.86 2.8 40/2 54.89 2.2 505 4.862.2 3.2.不同纱支重量损失规律 (1)单纱的重量损失规律 从实验数据来看,在经过漂白后,单纱的重量损失率随着纱线支数的增加而不断减小。 (2)合股线的重量损失规律 组成合股线的纱支越细,漂白后的重量损失率越小。纱支相近的,重量损失率也相近。 4.讨论 4.1.双氧水漂白原理及重量损失的原因 染整加工企业常用的漂白剂为氧化性漂白剂,例如次氯酸钠(或漂白粉),过氧化氢,亚氯酸钠等。臭氧漂白虽有报道,却未能推广。其中,氯漂相对成本较低,在低温下也很好的漂白作用,但由于氯漂过程中会形成高毒性的可吸附性有机卤化物(AOX),其排放后对饮用水源构成很大的危害,对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亚氯酸钠漂白虽然有很好的漂白效果,但由于其对设备的腐蚀性及生产过程中的污染也使之受到限制,因而在棉纱线的筒子染色中绝大部分采用过氧化氢漂白。 近年来,国外正在研究过乙酸漂白,它具有漂白能力优异,适合多种纤维漂白,显漂后易洗涤,虽然某些金属会催化其分解,但不会损伤纤维,对白度也无不利的影响,也可在低温,中性或弱酸条件下处理纤维。最重要的是环保,AOX值极低。 一般漂白剂皆为氧化性漂白剂,氧化能力大者,漂白能力较强,但容易使纤维受到损伤。本人将对不同纱支的纱线在同种氧漂工艺下,重量损耗程度(规律性)作一些探讨。 2.1氧漂机理 过氧化氢又称H2O2,是一种氧化性的漂泊剂,通常市售的双氧水浓度为30%。由于在碱性的条件下极易分解,因而商品 过氧化氢中加有酸类,作为稳定剂,使用时需再加调整PH值。 其氧漂的机理:H2O2 →H++HO2-, HO2-→H++O22-, HO2-→OH-+[O] 其中[O]起漂白作用,通常人为HO2-是漂白的主要成分,氧漂不仅使纤维漂白,还有利于棉籽壳的去除。 H2O2在氧漂的过程中,除了对色素有破坏的作用外,对纤维素也会有损伤。在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H2O2被分解产生O2,使H2O2失去漂白作用,增加了H2O2的消耗。 从上述机理可知,O2并不起主要的作用,但会渗透到纤维的内部,在高温碱性的作用下,将使纤维发生严重的降解。若形成各种游离基,特别是生成高活性的。虽然也会使色素受到破坏,但也会使纤维受到损伤。这种金属离子一般是铜,铁等重金属离子,一旦产生作用,后果将不可挽回。 因而氧漂时,不仅要严防铜,铁等重金属离子的存在,还应加入一定的稳定剂,如硅酸钠或其他络合物。 在氧漂中,漂液自始至终有过量的烧碱,烧碱是一种活化剂,能使H2O2 转变成过氧氢离子(-OOH),但碱浓度掌握不好,碱浓度过高,反而会引起无效分解,产生O2 和HOO•过氧氢游离基,这不仅使H2O2失去漂白作用,增加双氧水的消耗,而O2渗透到织物内部,在高温碱性条件下,将使纤维素受到损伤。 氧漂中烧碱造成织物失重率高及手感粗硬棉纤维中含有0.5%~0.6%的蜡质或油脂蜡质。蜡质一般存在于棉纤维的表面,影响其润湿性。这是因为棉纤维的润湿性不仅和蜡质的含量有关,还和它在纤维上的分布状态有关。如果它在纤维表面形成的是一层连续的蜡质覆盖膜,就不易被润湿;一旦破坏这种连续的覆盖膜,则无论蜡质去除与否,纤维都将具有一定的吸水性。如亚氯酸钠在弱酸性条件下漂白,相当油脂蜡质仍存在于棉纤维中,经测定,其吸 水性也不低。棉纤维上的蜡质在烧碱溶液中发生皂化,溶解,再经水洗而去除,造成纱线失重率高和手感粗硬。 5.2pH值:pH理论控制在9.5时最好,但实际应控制在10.5-11。pH值低于10时,白度会下降,这可能和利H2O2用率有关 6.结论分析:由实验数据可以看出纱线在氧漂处理后,重量上是有一些损伤,大约为2.2%-2.8%。而不同的纱支在同种氧漂工艺处理后重量损失的之间的差异不大,因此在大货生产时,可以在氧漂之后经高排之后,直接放入染料,进行染色,而无需通过测定重量来确定浴比,节约时间。 表二: H2O2 g/L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AW-50 g/L 1 1.2 1.4 1.6 1.8 2 2.2 2.4 2.6 2.8 3 3.2 Na2OH g/L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HAc g/L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TY g/L 0.05 0.05 0.05 0.05 0.07 0.07 0.07 0.07 0.1 0.1 0.1 0.1 注:一般氧漂时H2O2的用量低于5%时,需请示上级。 4.2.减少纱线重量损失的途径 1,控制合理的pH,理论上控制在9.5时最好 2,选择合适的漂白剂,本厂选用的是双氧水。 3,控制烧碱的用量,尽量减少棉纤维的损伤。 4,水质达标,硬度符合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