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布煮练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使原布有良好的渗透性,便于后期加工和提供成品的穿着舒适性;二是去除织物上的棉籽壳,净化织物表面
(1)对煮练的传统认识是只有去除纤维素共生物(尤其是棉蜡)才能获得良好的渗透性,因此采用高温强碱的剧烈生产工艺。其实经过实验证明,脂蜡物质和含氮物质都对织物的吸水性关系不大,织物的吸水性取决于果胶质的脱除程度。试验人员用果胶酶作用于棉纤维后,发现织物的吸水性能可与加压蒸煮法相媲美。
编者等人曾在实验室用三种微生物所分泌的果胶酶做过同等的因此棉纤维的共生物去除应该是有选择性的,没有必要全部脱除。关于脂蜡对织物吸水性的影响,我们曾在工厂连续高温碱煮过程中定时取样,发现布上棉蜡含量和毛细管效应并无对应关系。见表4—7。
表4-7 微生物法与毛细管效应
分泌果胶酶的微生物 | 毛细管效应/cm·(30min)-1 | |
无浆布 | 有浆布 | |
Bacillus Polymyxa | 8 | 6 |
6Aspergillus Niger | 13 | - |
Guscarozaum Rhizopus | 11 | 9 |
因此棉纤维的共生物去除应该是有选择性的,没有必要全部脱除。关于脂蜡对织物吸水性的影响,我们曾在工厂连续高温碱煮过程中定时取样,发现布上棉蜡含量和毛细管效应并
表4-8 脂蜡与吸水性的关系
棉蜡含量/% | 0.36 | 0.25 | 0.28 | 0.21 | 0.32 | 0.21 | 0.24 | 0.24 |
0.18毛细管效应/cm·(30min)-1 | 11.5 | 3.5 | 3.1 | 7.3 | 12.4 | 12.7 | 12.1 | 14.0 |
棉纤维上的脂蜡存在形态并非人们所想象的呈膜包裹,影响水的渗透。其实它的存在有助于手感柔软和耐磨性能良好。这种情况类似于亚氯酸钠练漂,这种练漂去除棉脂少,一般仅30%左右。但是手感良好,吸水性能优良。
(2)对棉籽壳的研究表明,连接各层之间的均为果胶质。用10%酪酸和10%硝酸各半的混合液,在40℃下作用,可以将各层分离。五色细胞层与外色素之间连接薄弱,通过从原布上实地取样统计,留在织物上的棉籽壳屑90%以上都只有外色素和表皮层两层结构。采用高温强碱煮练后,实际上仅去除75%的棉籽壳,其余25%仍然存在表皮层和外色素层的棉籽壳,只是色素已不见。肉眼已无法辨别,也不
影响后面加工。
根据以上分析,生物煮练可以采用以果胶酶为主要反应剂,再辅以机械作用,如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