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次氯酸钠溶液的性质 次氯酸钠是强碱弱酸盐,在水溶液中发生水解,呈碱性。生成的HOCl会发生电离,电离度受pH值影响。pH值降低,HOCl的电离度降低,在pH=5时,几乎全部以HOCl存在: NaOCl+H2O←→NaOH+HCl HOOCl←→H++OCl- 次氯酸钠在碱性条件下较稳定,在酸性特别是酸性较强的条件下不稳定,发生分解,放出C12: 2HOCl+2H+←→C12↑十2H20 因此,次氯酸钠溶液中有多种成分存在,各成分的比例随溶液的pH值而变化。次氯酸钠起漂白作用的主要成分是HOCl和Cl2,在碱性条件下,主要是HOCl起漂白作用。次氯酸钠漂白的机理可能是漂白成分对色素中的双键起加成反应,破坏色素的发色体系。 次氯酸钠漂白也能部分去除其他杂质,棉籽壳中的木质素被氯化生成氯化木质素。 次氯酸钠溶液的浓度用有效氯表示。有效氯是指次氯酸钠溶液加 酸后释放出的氯气的量,商品次氯酸钠一般含有效氯lO%左右。 2.次氯酸钠漂白工艺 (1)轧漂法。氯漂一般用轧漂法,将棉针织物在轧车或绳状水洗机上浸轧漂液,然后在J型堆置箱内堆置一定时间完成漂白作用。该法为连续生产,漂白质量稳定,曾在针织行业广泛应用。 轧漂工艺一般为: 浸轧次氯酸钠溶液(有效氯0.8—2g/L,20—30℃,pH值9—10)→J型箱堆置(45—90 min)→冷水洗→酸洗(H2SO4 2—4g/L,40一50℃)→水洗→中和(Na2C03 O.5一1g/L)→水洗→脱氯→水洗 轧漂法的浸轧漂液、水洗、酸洗、中和、脱氯等都可在绳洗机上进行。有时为了提高漂白效果,可进行两次浸轧堆置,第一次浸轧堆置20&m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