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前处理 >

色织细支织物的上浆技术探讨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09年06月26日
色织产品因其生产流程为:绞纱—染色—络筒—整经—浆纱—穿综—织造等的特殊性。到浆纱时,纱线强力已下降10%左右。特别对强力本不太高的细支纱来说,其织造情况受到较大影响,人们虽然在浆纱技术上作了大量的研究,在织造中的问题还十分突出。为此结合本厂生产的57\58" 50s×50s 120×100的实际生产情况为例,就色织物上浆作初步探讨。一、 细支纯棉色织物的工艺特性。1、50s纯棉色纱,其纤维长度一般为27mm其强力一般为169CN左右,经过脱脂染色后,一般下降10%~15%。实测物理指标见(表一)表一
类别 指标 色纱 原纱
平均强力(CN) 强不匀率(%) 断裂伸长(%) 150 18 3.5 166 15 7
细支色纱及浆纱具有以下特点:(1)经过脱脂后,吸湿性增强。(2)由于色织行业中经向纱线排列次序有非常高的要求,所以在浆纱的分纱过 程中,要基本杜绝断头,否则在织造过程中会形成绞头而不能正常运转生 产。(3)批量小,品种多且繁复。(4)高温上浆易褪色,搭色(浆槽中为多种颜色的色纱)。(5)从表一中可以看出色纱与原纱有以下区别:A:强力降低。B:强不匀率增大。C:断裂伸长减少,故弹性恢复率低,刚度增加,耐屈曲率减弱。(6)由于纬密太高为1
00根/英寸要求纱线表面有良好的耐磨性能及抗屈曲性能。2、由于细支色纱具有以上特点,故上浆有以下主要目的和要求:(1)大幅度的增加强力。(2)提高纱线的耐磨和抗屈曲性能。(3)杜绝分纱断头。(4)增加纱线的柔韧。(5)降低上浆的温度。(6)适应快速的品种翻改。二、工艺线路的确定 对于细支纯棉色纱,根据我厂的设备(G142----180)。我们采用了中浓度,低粘度,单浸双压,低温度的浆纱工艺路线。1、中浓度 由于需要大幅度的提高细支色纱的强力,根据我厂设备的实际情况,我们把浓度选为8%。2、低粘度 由于色织行业对经向纱线的排列次序要求非常严格,为能基本上消除干分绞断头、我们把粘度确定为6S(水速4S漏斗测量)。3、单浸双压 我们选用前重后轻,这样有良好的渗透并有较好的披覆,以提高其耐磨性能。4、低温度 由于色纱上浆时,如果温度过高,容易引起色纱褪色,所以在上浆时我们采用熟浆输送。低温上浆,浆槽温度控制在70℃±5℃。三、 浆料的选配 对于细支品种的浆料配方,一般选用PVA、CMC(或CMS)、PAM(或PAA)变性淀粉及其他助剂的混合浆料。从57\58"、50s×50s、120×100这一品种来讲。由于纬向密度太高,应选择成膜性能好的丙烯类浆料和PVA浆料。从耐磨要求来看PVA较好,但其浆膜强力过高,干分绞较困难,易产生分绞断头,使浆膜破损且易使纱线产生二次起毛。从浆膜伸长性能和柔韧性来看,以丙烯类浆料较好,能较好的提高纱线的柔韧性和耐屈曲能力。在实际使用中,细支纯棉色纱仍以变性淀粉为主体,氧化玉米淀粉,热粘波动率较好。上浆较稳定,不易凝冻,结皮粘附性较好。易褪浆且成本较低,但其浆膜强力,及耐磨性能却次于PVA和丙烯浆料。现将我厂57\58"、50s×50s、120×100这一品种的实际生产过程
中具有代表性的方案列举如下:浆料配方 单位(Kg)
方案 氧化淀粉 PVA QL-90 CMS QL-W
1 70 20 2.5 0.5
2 60 25 15 3 1
现将上浆时的浆料选用及使用情况作简要分析:(1) 方案1:淀粉比例较高,粘度较大,渗透能力不太理想,纱线的耐磨性能较差,落棉较多,干分绞情况一般,浆纱后强力增强情况不太明显,在织造中断头率较高,开口清晰度差布机效率较低,易起星跳等三跳疵点,鉴于这一情况。 <
4.4
实测数据 方案号 测试项目 方案1 方案2
浆槽温度(℃) 70±5 70±5
车速(m/min) 30 3
0
浆槽粘度(s) 8.3 7.7
含固量(%) 7.5 7.5
纱线强力增强率(%) 19 27.3
分纱难易(%) 容易 一般 困难 30 58.5 11.5 34 58.5 7.5
分纱断头(根/n) 2.5 1
布机效率(%) 65 73
开口清晰度(%) 清晰 较清晰 不清晰 17 57 27 20.5 59 20.5
落物率(克/台) 0.5 0.1
织造经向断头率(根/台时) 0.5
(2)方案2:在第一方案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增加纱线强力,提高耐磨性能,我们降低了淀粉比例增加了PVA及丙烯酸酯的含量,这一方案纱线强力明显增加,耐磨性能提高,织造时断头明显减少,星跳等三跳疵点基本消除。由于丙烯浆的吸湿性较好,故浆纱后纱线的回潮较好,提高了抗脆断能力,织造效率有了一定的提高。四、结论 我厂经过方案优选及大规模生产实践后认为,根据细支纯棉的低强力特性,针对性地采用QL-90丙烯酸酯浆,适当提高PVA用量,实施中浓度、低粘度、单浸双压、低温度的操作工艺,达到了增强、保伸、耐磨、降低毛羽的上浆目的,对提高织造效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  2  3  4  5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