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前处理 >

竹纤维的脱胶工艺的机理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09年07月04日
再脱胶处理对杂质作用的原理是较复杂的化学作用。杂质中存在部分疏水性物质,与再脱胶处理时的烧碱、双氧水、表面活性剂等产生水解、复分解、分散、溶解等多种反应,进一步去杂有利于提高它的染色性能。对各种杂质的化学反应基本为:①果胶:天然原竹纤维纤维素含量约50% 、不如棉(94%)高,而天然杂质却比棉高2O多倍。这些杂质大部分为疏水性的,还带有一定色素。果胶在杂质中含量较高,它常以果胶酸钙、镁盐的形式存在,还有果胶酸甲酯,烧碱可以使果胶的盐水解成能溶解于烧碱的果胶酸盐而去除。②含氮物质(一般指蛋白质):含氮的蛋白质也占有一定含量,在烧碱加热的作用下,分子中的酰胺键发生水解断裂、生成可溶性的氨基酸钠盐被除去。③蜡质:杂质中还有以高级一元醇酯,及碳氢化合物为主的蜡质,通常化学性能比较稳定,不大参与化学反应,因此当表面活性剂加入时就能起到乳化、分散作用被去除,而蜡质中的脂肪酸则可与烧碱中发生皂化反应,生成可溶性肥皂,同时肥皂还使不能皂化的蜡质产生乳化作用,增加去除效果。④ 木质素:在脱胶初加工中,加入具有氧化性的双氧水,从而破坏木质素的结构,生成羧酸产物而使其溶于水,同时也达到了漂白的效果。然而针对再生竹纤维在高温高碱的条件下易使纤维素降解,对强力等其它物理性能造成很大影响,在兼顾其强力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竹纤维的低烧碱浓度氧漂脱胶工艺,同时竹纤维织物的漂白工艺也在较低的碱性条件下进行,因此将脱胶欲氧漂并为一浴。通过对加工的温度、PH值、双氧水浓度等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了竹纤维的前处理工艺条件。 从视觉上可知,竹纤维原样的白度低于粘胶纤维。对两种纤维用次氯酸钠、双氧水进行漂白处理,得到表1结果。 表1 纤维白度的比较试样 白度% 原样 次氯酸钠 双氧水竹纤维 48.20 85.33 76.00粘胶纤维 75.25 由表1可以看出,经漂白后,竹纤维的白度
显著提高,其中经次氯酸钠漂白后的纤维白度高于经双氧水漂白后的纤维白度,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次氯酸钠对纤维中的色素去除的更彻底。在实际生产中,考虑到氧漂较环保、不易泛黄及其前处理流程短等工艺因素,故常采用氧漂。

1  2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