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前处理 >

退煮漂短流程工艺设备(一)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06日

良好的前处理加工除与纺织品材料、织物结构、加工工艺以及化学品助剂有关以外,还与设备的配置密切相关。提高退煮漂半制品的质量,必须制订优化的工艺,使用清洁、高效的助剂,还要配置符合最佳工艺条件的设备。 短流程退煮漂工艺符合低成本、高经济效益、清洁生产的要求,为工艺质量的再现奠定了基础。新颖的短流程前处理工艺,对设计具有创新意义的设备,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本文对组成退煮漂短流程工艺设备的高效轧、洗、烘、蒸等通用单元机及其优化组合作简单介绍。

1高给液装置 工艺流程的缩短,导致化学品助剂浓度的增加,易引起沉淀和无效分解,不利于织物上工作液的渗透扩散。因此,提高织物带液量是短流程工艺的关键条件。 高给液装置是冷轧堆碱氧一浴工艺、快速高效练漂和酶退浆、精练,以及双氧水漂白三步两流程联合机的关键单元机。低浓度高给液量的工作液均匀渗入织物,是确保织物在堆置过程中,充分完成各项化学反应的关键,以改变“表面文章”的浸渍、轧液,解决低毛效弊端。高给液织物进入蒸箱后可营造剧烈的反应条件,且可有效防范褶皱、横档、风干等常见疵点的发生。 笔者曾对纯棉高支高密防羽布在MH502敞口水洗槽及MH571小轧车上进行碱氧冷轧堆工作液的浸轧试验:一浸一轧带液50%,二浸二轧带液51%,三浸三轧带液52%,四浸四轧带液53%。当带液量达到55%后,再浸再轧,带液也不会再增加。若减fl,车L车压力,让织物多带些液,则会形成织物表面带液过多,一旦形成淌水,不仅浪费工作液,而且影响到正常工艺的反应质量。究其原因,织物浸渍工作液进入轧点受压瞬间,织物中的空气与工作液交换,出轧点织物卸压,结构回弹,空气填充;再次浸渍时,织物中的空气阻碍工作液的渗透,再次靠微量的气液交换,导致高支高密织物的浸轧带液低的状况。


1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