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前处理 >

纯棉中厚织物前处理质量控制(二)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13日
2前处理工艺单元分析对于连续生产来说,短流程前处理的代表工艺是退煮漂一浴工艺(又称碱氧一浴工艺),具有代表性的设备是LMA049-180快速练漂机。其主要的工艺流程是织物浸轧工作液后,经过30 min饱和蒸汽处理,然后经过强烈的水洗烘干,完成退煮漂工艺过程。工作液推荐处方/g·L-1烧碱 40~50双氧水 12~15精练剂88(汉高公司) 3~5稳定剂JTl01 5~8渗透剂 1~2分散螯合剂CX一100(德桑化工)0.5~1.5该工艺因生产成本低、效率高而得到不少厂家的认可。但是,经长期的生产实践发现,该工艺仍然存在很多缺陷,如品种适应性差,半制品质量不稳定。造成这些问题主要有如下几方面原因:(1)配套助剂不能满足生产需要。如精练剂,对于这种处理时间短、反应强烈的处理条件,要求精练剂有很好的耐碱性和渗透性。在双氧水和烧碱浓度都很高的情况下,若采用一般的稳定剂,则会严重损伤织物的强力,个别织物降强达到30%左右。因为织物未经退浆,表面有大量的杂质,浸轧工作液时会使杂质溶落于工作液中,影响工作液中双氧水的稳定性。(2)部分纯棉中厚坯布配棉较差,棉纤维成熟度低,经过碱氧一浴法工艺处理后,因为煮练时间短,大量的棉籽壳膨化不足,会残留在布面,有时在大量双氧水强烈氧化作用下,织物白度较好,但是仍然有棉籽壳留在织物表面,致使这种半制品无法染中浅色。(3)工艺中各种助剂浓度高,国产设备缺乏对双氧水和烧碱浓度的在线检测和控制手段,因而工艺参数波动会影响半制品的质量。(4)由于工作液各组分浓度较高,助剂又多,再加上反应后的棉蜡、果胶以及膨化后的浆料,给水洗带来较重的负担,造成半制品布面残留助剂和碱剂。有时半制品布面在含大量棉籽壳的情况下,仍然能测试出织物有较好的毛效,其实这是织物上残留的精练剂和渗透剂带来的“假毛效”。

1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