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前处理 >

丝光工序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09年09月01日

丝光工序

棉织物的丝光按品种不同。可以采用原布丝光、漂后丝光、漂前丝光、染后丝光、湿布丝光、热碱丝光、真空浸碱透芯丝光和液氨丝光等多种工序,现分述如下:

1、原布丝光原布丝光由于原布润湿性能差,造成丝光不均匀,所含杂质沾污丝光碱液不利于碱液回收,故很少使用。对于某些不需要进行练漂加工的品种如精元黑布,以及一些单纯要求通过丝光处理以提高强度、降低断裂伸长的工业用布宜采用原布丝光。对于门幅收缩较大,遇水易卷边的织物也适用于原布丝光。因丝光消除了纤维的扭曲现象,有定形作用。

2、先漂白后丝光先漂白后丝光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丝光工序,它可以获得较好的丝光效果。丝光后碱液较清洁,有利于碱液的回收。但由于丝光碱液含杂和色泽的影响,处理后的织物其白度和渗透性有所降低。因此对白度要求较高的织物,可采用经丝光后再复漂一次的方法来提高白度。

3、先丝光后漂白先丝光后漂白的方法处理的织物白度及手感较好,但丝光效果不如先漂白后丝光。在漂白过程中易损伤纤维,不适用于染色品种尤其是厚重织物的加工,因为先丝光后漂白易使织物产生折痕和擦伤,而造成染色疵病。因此染色品种不宜采用此工艺。

4、染后丝光染色后丝光,不能发挥丝光能使棉纤维对染料的吸附量增加、节约染料用量的优越性,而且织物上染料易沾染碱液,不利于碱液的回收,也不能去除在漂白过程中造成的折皱等缺点,所以一般情况下不宜采用。但丝光后由于纤维吸附性提高,染色时上染较快,易造成染色不匀的疵病;且丝光后织物手感较硬,在后道加工中易产生表面擦伤。因此对某些匀染性极差或易产生擦伤的品种,可以考虑采用染后丝光工艺。

5、湿布丝光干布丝光工艺较易控制,质量较稳定,丝光效果好。但要求烘干布,能耗高,生产工序长。湿布丝光可以在练漂后省一道烘干工序,可省去丝光前的烘燥设备,降低能耗。且纤维膨化足,吸碱均匀,丝光效果好,产品质量稳定。但湿布丝光对丝光前的轧水要求高,轧余率要低(50

%-60%),且轧水要均匀,否则将影响丝光效果。湿布丝光时碱液易于冲淡,因此补充的碱液浓度要高,并要维持盛碱槽内碱液浓度均匀一致。为了控制碱液浓度,可将第一碱槽分为前后两格,供300g/l的浓碱于后格,然后通过溢流管倒流到第二碱槽,再倒流到第一槽的前格,这样碱槽容量小,液体交换快,能保证碱液浓度均匀。另外,织物先接触淡碱,再接触浓碱,有利于碱液渗透进入纤维内部,充分而均匀地膨化,保证丝光效果。湿布丝光的效果稍逊于干布丝光。目前生产上仍以干布丝光为主。


1  2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