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浆料的常规检测项目
酸解淀粉——粘度值、粘度稳定性氧化淀粉——粘度值、粘度稳定性、羧基含量醋酸酯淀粉—粘度值、粘度稳定性、取代度羧甲基淀粉—粘度值、粘度稳定性、取代度、氯化钠含量磷酸酯淀粉—粘度值、粘度稳定性、取代度尿素淀粉——粘度值、粘度稳定性、吸湿回潮率接枝淀粉——粘度值、粘度稳定性、接枝率、接枝单体种类聚乙烯醇——粘度值、聚合度、醇解度、醋酸钠含量丙烯酸类——粘度值、吸湿率与再粘性
纺织厂对浆料和上浆效果的测试项目
一、粘附性(粘着性、粘着力)的要求与测试原理
定义——二个物质相互结合的能力。对经纱上浆要求浆料与纤维不发生化学反应的前题下,结合能力越大越好。
机理——二个物质的分子间彼此相互渗透、扩散、结合的能力。
前题是它们之间必需能相互润湿:即在化学结构上是:“相似相容原理”。测试方法:1,布条法2,薄膜法3,粗纱法4、切断法:只能用在长丝上浆的浆丝
二,成膜性的要求与测试原理
定义——浆料形成薄膜的能力,即在经纱上能形成优良机械性能的浆膜,以承受织机上的机械作用。
机理——是一种线形大分子材料的内聚力的表现,即这大分子有强大的《次价力》。
测试方法——将溶解后的浆液(3%浓度),浇注在玻璃板上(或聚酯片上,表面应非常光洁);在空气下自然干燥后,切裁成一定尺寸的薄膜条。在“强伸仪”上测试它的断裂强度与断裂伸长,以及它的耐磨性。它的强伸性能尽可能与纤维的强伸性能相接近。
三、水溶性的要求
定义——浆料完全
要求——在50C~80C之间能在20~30分钟内完全溶解即可。
四、浆料的吸湿性与浆膜的再粘性
吸湿性:
定义——吸收空气中水份的能力。
要求——适中,在布机车间的相对湿度(70% ~ 80%)下,吸湿率在10%~20%之间。
测试方法——烘箱烘燥法(烘到恒重)。
再粘性:
定义——浆膜在较大的湿度下,发生再粘、并纱的现象。
机理——吸湿后浆料的玻璃化温度显著降低。
要求——越小越好。
测试方法——在较高的相对湿度下,测定它的吸湿率和T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