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荣连1,许海育2,沈国强3,白莉红4(1.安徽工程科技学院纺织服装系,安徽芜湖241000;2.东华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上海200051;3.上海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上海200135;4.河南郑州纺织专科学校,河南郑州450007)
0 前言 大豆蛋白纤维具有良好的亲肤性和优良的功能性,但它和许多再生纤维一样有一定局限性。大豆纤维的组成是植物蛋白质和聚乙烯醇,其中植物蛋白质仅占总量的20%,聚乙烯醇则占总量的80%左右。聚乙烯醇会使大豆蛋白纤维的色泽变浅,同时影响它的服用性能。此外,大豆纤维耐热性差,容易发黄和变粘,且在碱性条件下纤维也容易受损变软,加之纤维的天然色素难以去除,使染色难度增加;而纤维加工中的缩甲醛化处理所残留的游离甲醛也使它的环保生态效果受到影响。 将大豆纤维与苎麻纤维按一定比例混纺,可以改善织物的质感和外观,使两种纤维在物理性能上取长补短,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由于苎麻纤维刚性强而产生的刺痒感,起到优势互补的效果,还可提高纺织品的服用耐久性。混纺前后纱线的横截面和纵向形态见图l。 大豆纤维与苎麻纤维混纺后,染整加工难度随之增加。首先是各组成纤维对碱剂、氧化剂、还原剂、湿热和干热等敏感程度不同,在染整加工时易造成纤维大豆纤维横截面 大豆纱纵向 苎麻纤维横截面 麻纱纵向
混纺纱横截面 混纺纱纵问 图1 大豆蛋白纤维和苎麻纤维混纺前后的横截面和纵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