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前处理 >

涤锦复合超细纤维碱法裂离工艺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09年09月22日

韩 燕,高 铭,孟祥英,李 勇,朱平 (青岛大学化工学院,山东青岛266071)

O 前言 超细纤维自20世纪60年代在日本问世以来,以其独特的性能,在品种和数量上得到了迅速发展。近年来全世界超细纤维的用量以每年lO%以上速度递增,发达国家增长得更快,美国近几年超细纤维的增长率为60%。我国超细纤维的发展也十分迅速,目前仅复合型超细纤维的年生产能力就达到10万吨。 涤/锦复合剥离型超细纤维属于复合型超细纤维,在未经开纤加工前,与常规纤维并无多大区别,只有经过开纤加工后,复合纤维被剥离成超细纤维,才能体现出超细纤维的各项性能。涤/锦复合剥离型超细纤维的开纤方法有热处理法、酸处理法和碱处理法。其中,碱处理法是一种常用的剥离方法。 本试验以涤锦复合型超细纤维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超细纤维移位开纤率、裂离开纤率、减量率、吸水性、毛细管效应和纤维脱落性等评价指标,通过氢氧化钠浓度、温度、时问的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碱处理开纤工艺,并研究了机械作用对开纤效果的影响。

1 试验1.1试验材料和设备 超细纤维Superpol经编毛圈针织物(350 g/m2),涤锦(77/23)复合剥离型超细纤维(DTY长丝,36.7 tex/144 fX9p);氢氧化钠(AR);XS-212-103型显微镜,HS-12型高温小样机,YG701H型织物缩水率实验机,EL-400型立体气动式小轧车,BS 110S型电子分析天平,LFY-215型织物毛细效应仪,LFY-201D多功能织物强力机等。1.2试验方法1.2.1试验设计 为研究开纤工艺中氢氧化钠浓度、温度、时间三因素对开纤效果的影响,设计了烧碱、温度、时间三因素三水平的L9(33)正交试验。表1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表1.2.2开纤工艺 坯布→水洗→开纤→冷水洗→酸洗(1 g/L乙酸)→冷水洗→

烘干(105℃x 30 min) 开纤处理在高温小样机中进行,浴比1:30。 将经开纤处理的试样在滚筒式织物缩水率实验机内分别水洗1次和5次,105℃烘干,确定机械处理对开纤效果的影响。

1  2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