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前处理 >

棉纱线煮练基本工艺与质量控制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09年09月28日

张 萍(辽东学院,辽宁丹东118003)

为了去除如油脂、蜡质、棉籽壳以及部分天然色素等棉纤维中的天然杂质,需用烧碱及泡花碱、纯碱、亚硫酸钠、肥皂和渗透剂等助剂精练,以使这些杂质发生皂化、乳化和分解等反应,并从棉纤维上脱离下来,再经水洗去除(水质硬度在30 mg/kg以下为好)。 煮练后纱线应具有如下性能: (1)要求毛效不低于8 em/30 min; (2)纱(线)面pH值7~8; (3)煮练后纱线的强力有所提高,经过大量的数据测试,其煮练后纱线的强力比原纱强力增加2%; (4)纱(线)洁白、匀净,黄斑、污斑不超过3~4级标准(潮纱); (5)无乱纱、皱纱和镶丝纱。1 纱线煮练工艺流程及技术条件1.1工艺流程 (1)卧式锅 拆纱成卷→装车→进锅→煮练→(配液→液面除杂进练液→升温→练液循环)→排液→汽蒸→锅内冲洗(冷水→沸水冲洗至无黄色污水即可)→出锅→锅外冲洗沥干(冷水继续冲洗,纱面pH值降至8以下)→出车(分品种堆放) (2)立式锅 拆纱扣链→进锅→煮练→(配液→液面除杂→进练液→升温→练液循环)→排液→锅内冲洗(冷水→沸水冲洗至无黄色污水即可)→出锅(分品种堆放)→冲洗1.2工艺技术条件(表1)表1工艺条件2操作注意事项2.1液面清洁 配液时应控制好浴比和烧碱浓度,升温至50℃时将液面杂质撇净(配有的软化药剂需先加入);当练液温度升至60~70℃时,应略关水汀继续撇沫,因此时浮沫最多;当升温至80℃以上时,液面只有少量污沫,撇沫至净为止。肥皂或渗透剂需在棉纱进缸前加入,并注意调整烧碱浓度。棉纱迸缸时,若练液仍

有污沫,必须再次撇净。2.2拆纱装车、进锅的装法 拆纱装车、进锅的装法分两种。 卧式煮纱锅拆纱成卷,绞纱数一般为3/20包~4/25包为卷,以与后道丝光、漂染、整理工序计数一致。装纱每车180包,分四层,上下两层各40包,中间两层各50包,均呈斜竖鱼鳞式,每层松紧均匀,被踏紧的棉纱要拉起,并装成中间高、四周低的龟背形。将不同品种的纱支用揽绳做好记号以便识别。一锅两小车,进锅闭门需符合安全要求。

1  2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