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德春,范财旺(福建省南平彩虹染整有限公司,福建南平353000)
纤维素酶处理可去除棉针织物表面的绒毛,减少死棉及纱结头,使布面纹路清晰、光滑及平整,并可防止起球,提高产品档次。1 常规酶洗工艺分析1.1工艺流程及处方 (1)工艺流程 氧漂→水洗→中和→脱氧→酶洗→水洗→酶灭活、中和→染色 (2)处方 ①酶洗/(g/L) 中度酶洗 轻微酶洗 高浓度酶制剂液 0.7 0.4 冰醋酸 0.23 0.23 温度/℃ 55 55 时间/min 50 50 ②灭活、中和/(g/L) 纯碱 1.5 皂洗剂 1 温度/℃ 75~80 时间/min 201.2工艺存在的问题 棉针织物经氧漂后,布面杂质已基本去除,再进行酶洗就能充分发挥纤维素酶的作用。但酶洗后,布面手感较差,渗透性下降较严重,常会产生轻微色花。虽经加强水洗及酶灭活,但因水、蒸汽等供给不均衡,后处理条件无法保持一致,而导致纤维强降不易控制。加上后续加工粉尘较大,也造成了染色色光不稳定,特别是白色、浅色品种易泛黄。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曾通过加强工艺监控来规范操作,如严格控制并调整pH值、增加酶作用的时间,提高工艺温度等,但产品质量仅略有改善,产品一等品率也只能保持在85%左右。2 改进对策2.1工艺调整 经过大量的试验和生产实践,发现常规工艺酶洗后,布面渗透性下降是影响染色的主要因素。于是,对常规工艺进行如下调整。 (1)工艺流程 坯布酶洗→氧漂→水洗→中和→脱氧→染色 (2)处方/(g/L) 中度酶洗 轻微酶洗 高浓度酶制剂液 0.8 0.5 冰醋酸 0.3 0.3 枧油 0.3 0.3 温度/℃ 55 时间/min 502.2调整后工艺优点 该工艺调整后,坯布酶洗毕不需水洗,可直接加碱及氧漂助剂,在高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