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加加,罗晓菊(浙江理工大学,浙江杭州310012)
O 前言 过氧化尿素[CO(NH2)2·H2O2],又名过氧化氢尿素、过氧化脲、过氧化碳酰胺、过碳酰胺、过氧化氢合尿素,外观为白色结晶粉末,分子量为94.07,理论活性氧含量为17.02%。它是尿素和过氧化氢形成的加合物,具有活性氧含量高、稳定性好等优点。 大豆蛋白纤维本身带有米黄色,其耐湿热和耐碱性较差,较难漂白。据文献报道,采用氧漂法白度普遍比还原漂高,但纤维失重率较大;采用双氧水在碱性条件下漂白,纤维中蛋白质水解流失较多;采用亚漂时,亚氯酸钠漂白剂对大豆纤维中的蛋白质起氧化和氯化作用,会使蛋白质流失更多;采用过氧乙酸可在较低温度和弱酸性条件下进行漂白,白度较好,且蛋白质流失少,但过氧乙酸储存稳定性差;用双氧水/四乙酰乙二胺(TAED)活化体系产生过氧乙酸进行漂白,漂白效果非常好,但TAED螯合金属后,其生物降解性极差,已被欧盟法规禁止使用;也可采用双氧水/尿素活化体系进行漂白。本试验采用双氧水与尿素的合成产物过氧化尿素对大豆蛋白纤维进行漂白,讨论其漂白效果与工艺因素的关系。1 试验1.1试验材料、药品和仪器1.1.1材料 大豆蛋白纤维针织物坯布,纤维纤度为15.3 dtex(38s),罗纹组织。1.1.2 药品 30%双氧水、尿素、硅酸钠、碳酸钠、水杨酸(以上试剂均为化学纯);渗透剂JFC(工业级)1.1.3仪器 PHB-4型便携式pH计,WSD-Ⅲ全自动白度计,YGB065型织物强力机1.2试验和测试方法1.2.1过氧化尿素的合成 在500 mL烧杯中,加人200 mL 30%过氧化氢溶液,再加入1.0 g稳定剂,待完全溶解后,加入106.89 g尿素(双氧水与尿素以摩尔比1.1:1配制);在不断搅拌下,加热至30℃,使尿素完全溶解。保温反应40 min,过滤,缓慢冷却至5℃,放置24 h,析出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