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莉,唐人成(苏州大学才才料工程学院,江苏苏州215021)
0 前言 甲壳胺纤维因具有良好的抑菌性、防臭性、吸湿和保湿性,倍受产品开发人员的关注,而不断被应用于内衣、袜品、床上用品、毛巾、浴巾和医用等纺织品。生产中,一般采用与棉、羊毛、粘胶等纤维混纺的方式加工成产品。但甲壳胺纤维在印染加工中存在许多问题,如吸色速度快而易染花,与其它纤维同色性差和耐酸性差等。另外,甲壳胺纤维与纤维索纤维的混纺物一般需进行双氧水漂白。据文献报道,双氧水氧化降解法是制备不同相对分子量的甲壳胺的经典方法之一,很显然,甲壳胺纤维在双氧水漂白时也可能存在降解和失重的问题。 本项目对甲壳胺纤维的印染加工特性进行基础研究,有助于解释实际印染加工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国内有多位研究者曾进行相关研究,如何雪梅和唐人成系统研究了甲壳胺纤维的活性、直接、酸性染料染色性能和染色机理;朱平等人探讨了活性染料在甲壳素与棉纤维上的竟染性;张洪玲和王建明研究了甲壳胺/棉混纺织物的酶煮漂工艺对白度和甲壳胺纤维含量的影响。由于甲壳胺纤维的降解对后续染包、整理等存在一定的影响,故对甲壳胺纤维在双氧水漂白过程中的降解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因甲壳胺纤维原料来源、纺丝制备技术的差别,各企业所生产的甲壳胺纤维在性能及氧漂时的降解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鉴于以上原因,本项目主要研究选用两种不同分子量的甲壳胺纤维在双氧水漂白过程中的失重和降解情况。1 试验1.1试验材料 纤维分子量较高的甲壳胺纤维,简称CTS-H,脱乙酰化度86.86%,分子量约54万(潍坊盈德甲壳素有限公司);分子量较低的甲壳胺纤维,简称CTS—L,脱乙酰化度78.30%,分子量约23万(青岛海洋生物]:程有限公刊),脱乙酰化度采用盐酸溶解,氢氧化钠溶液滴定的方法测得。 化学品碳酸钠、硅酸钠、30%双氧水、乙酸、氯化钠(均为分析纯),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