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前处理 >

印染前处理工序的工艺设计及管理(四)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09年10月27日

徐谷仓(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染整专业委员会)

1.8.3丝光工艺及设备的发展 近年来,丝光工艺和设备的改进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丝光机的改进 ①布铗丝光机布铗丝光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烧碱对纤维的溶胀时间过短,在张力状态下去碱困难。经实践,解决方案是把布铗丝光机改成直辊→布铗→直辊。织物轧碱后先经数对(一般为5—6对)直辊的浸碱槽,以延长纤维的溶胀时间;再通过绷布辊和二道轧车(同原先布铗丝光机),然后经热淡碱预洗(碱浓度为80 g/L)后进入布铗扩幅,并加强冲淋吸措施。织物出布铗经轧车后要求布面带碱量<6%,然后经5~6对直辊去碱槽、一套去碱蒸箱和二格平洗槽,将织物上的烧碱洗净。改造后的丝光机具有下列优点:第一,延长了碱对纤维的渗透和溶胀时问;第二,进布铗前增加了热淡碱预洗,不仅降低了织物带碱量,还使布身柔软,更有利于扩幅;第三,织物出布铗后再经直辊去碱槽不会起皱,解决了原来织物直接进入去碱蒸箱容易产生皱条的隐患。 ②直辊丝光机由于直辊丝光机不能控制纬向缩水率,故在浸碱后进入稳定区之前需加装各种扩幅装置,如微扩幅机构(适合经密较大织物)及金属针板拉幅装置,控制超喂2%~4%(适合经密较小织物),可生产各类织物。这样可使落布门幅增宽,对降低纬向缩水率十分有利。 (2)松堆丝光 由已故上海纺织高等专科学校陶乃杰教授在1990年代研发的松堆丝光工艺和设备,其第一道工序为织物浸轧碱液后不经绷布辊筒而直接落布,进入能容纳500—1 000m织物的大容布器内。在松堆状态下,碱液可很好地渗透入纤维内,并保证碱与纤维的作用时问在5 min以上,使纤维充分溶胀,达到既透又匀的丝光效果。第二道工序为织物进入轧槽浸轧碱液后,经6—8只绷布辊简,再进入两辊小轧车(通过调节与前面碱槽轧辊之间的线速度来控制织物的张力,使织物能恢复到收缩前的长

度并控制好纬密),然后进入布铗扩幅(使纬向拉伸到坯布门幅),再进入直辊去碱槽,水洗后烘干。 采用该松堆丝光工艺可大大提高纤维素纤维的溶胀度,增加纤维的可塑性和光泽,尤其是纬纱;此外,该工艺还可提高纤维对染料助剂的吸附和染色均匀度,减轻染色条花,并降低缩水率。松堆丝光碱浓可比常规丝光降低1/3左右,其轧碱浓度为180 g/L,减轻了淡碱蒸浓的负担及水耗,烧碱回收设备也可选用投资较小的扩容回收设备。但是,由于未能很好解决经松堆丝光加工后的缩水率问题(主要是设备问题),因而这项新工艺一直未能得到推广。目前,此问题已获解决,不久将进行鉴定。

1  2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