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克明1,王 强1,范雪荣1,王 平1,吴 敬2,陈 坚2(1.江南大学生态纺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无锡214122;2.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江苏无锡214122)
0 前言 色纺棉纱(又称染色棉纱)是先对白棉纤维进行染色,再与白棉纤维进行混纺加工的纱线品种。生产中通过调节色棉和白棉的配比可获得不同的颜色与风格。色纺纱的加工对原棉品质要求较高,原棉的前处理工艺直接影响其染色质量和可纺性。传统前处理大多采用碱精练,但处理后纤维手感较差,且强力损失严重,纺纱中短绒率增加,纤维易缠结皮辊,严重影响色纺纱的成纱质量。此外,生产中排放的高浓度COD精练废水,严重影响环境。 有研究结果表明,果胶酶特别是碱性果胶酶是棉织物酶前处理工艺中最有效的酶制剂。酶精练后棉织物失重较小,能最大程度地保持纤维强度,且手感柔软厚实,富有弹性。尽管果胶酶对棉籽壳的去除能力较弱,但色纺棉独特的工艺特点大大削弱这种影响,因为棉籽壳在煮练中得到膨化,再经开松、梳棉和精梳,可被基本去除。因此,采用果胶酶对色纺棉纱精练,不但可发挥酶处理的优点,而且可减少对纤维的损伤。 本项目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芽孢杆菌(Bacillus sp.)WSHB04202产碱性果胶酶对棉散纤维进行处理,分别从纤维的减量率、果胶和棉蜡去除率、断裂强力及染色性能对酶处理效果进行研究。1 试验1.1材料与仪器 试样原棉(江苏新金兰纺织有限公司)。 酶制剂 自制酶(芽孢杆菌WSHB04202产碱性果胶酶,酶活力200 U/mL,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碱性果胶酶Bioprep 3000L(酶活力3000 U/mL,丹麦诺维信公司)。 试剂 聚半乳糖醛酸、半乳糖醛酸(以上均为生化试剂,美国Sigma公司),草酸铵、浓硫酸、咔唑、四氯化碳、无水碳酸钠、甘氨酸、氢氧化钠等(以上均为分析纯,上海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渗透剂TX-10(工业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