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焕祥 杨栋樑
运用(17)(18)两式的白度值,可对TBCC和NOBS的活化漂白体系性能进行比较: (1)漂白因子对漂白度的影响 TBCC和NOBS两种活化双氧水漂白体系中各因子对漂白织物白度的影响如图10、11所示: 由图10可知,当处理温度、NaOH浓度和TBCC浓度增加时,漂白棉织物的白度也随之提高。而TBCC浓度的作用随温度提高白度却降低,认为可能是由于温度升高后,TBCC的不良反应占了优势的缘故。 在图11的NOBS体系中,随着温度和NaOH浓度的增加,漂白棉织物的白度也相应提高。然而,漂白织物的白度并不与NOBO浓度成函数关系,这说明在实验条件下,NOBS浓度增加时,壬酚基过氧酸并未相应增加。认为NOBS活化漂白体系比TBCC活化漂白漂白体系更为复杂。NOBS的浓度优化还与其它主要因子有关,这不是商品化所希望的,这将变得不易控制了。 可是,本文作者仔细地比较了图11的(a)和 (b)后,发现在图11(a)中,由于实验条件NaOH浓度为2.15g/L,在这样的碱浓条件下,随着NOBS浓度从2.4Ommol/L增加至9.Oommol/L时,漂白的白度下降较大,这可能是由于当NOBS浓度增加时,漂液中由于NaOH浓度逐步下降,无法保证NOBS漂白所需最佳PH值要求有关。另外,从图ll(b)看来,当NaOH浓度增加至3.40g/L时,漂白白度的相对落差就明显减少。关于这一点在后面图12明显可证实,在NOBS活化双氧水漂白体系中,随着NOBS浓度的提高,由于生成的壬酚基过氧酸相应增加,中和了部分NaOH,便漂液的pH下降至NOBS活化双氧水漂白所需的最佳范围以下,因而影响其漂白的白度。 (2) TBCC与NOBS性能的比较 从表12所列的数据,可以看出TBCC的漂白性能比NOBS的要好。可由(16)(17)两式进一步可获得更多的信息,将有关数据分别作图表示。不同温度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