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亚麻混纺织物无烧碱、无氯漂节能减排高效练漂工艺(常州市、西安市)
(1)TY-288系列高效练漂助剂的应用 多年来,国内外同行都在孜孜不倦地探索原生麻混纺、交织织物印染前处理练漂工艺,力图解决传统工艺中的烧碱煮练和次氯酸钠漂白问题,以求达到绿色环保、清洁生产、节能降耗、降本增效的目的。江苏省常州市国泰东南印染有限公司和陕西省西安今朝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密切合作,从2003年4月份开始起对原生麻混纺、交织织物的印染前处理练漂工艺进行了有益探索。不断地改进助剂,优化工艺,进行了大量的小样、中样试验,已试生产8万多米黏亚麻混纺布,获得了重要突破,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众所周知,黏亚麻混纺织物前处理的传统主流工艺是湿一湿加工、碱煮、氯氧双漂工艺。如:63"(L/R 55/45)10×10、44×38黏亚麻,一般前处理工艺流程为:翻缝→烧毛→碱煮→氯漂→氯漂→氧漂。通常在做特艳丽色、个别色相的浅色时还需做两次烧毛及再增加一次氯、氧漂工序才能达到品质要求。碱煮浸轧槽的烧碱浓度在35~45g/L之间;氯漂浸轧槽的次氯酸钠浓度为第一次氯漂14~16g/L。第二次氯漂10~12g/L。大多数企业使用的是双J型箱堆置的氯漂机,两次氯漂连起来做,这也是湿一湿加工较为普遍的做法。由于亚麻纤维属植物性纤维素纤维,与黏胶纤维在化学及物理性能方面差异较大。因此煮练方面既要考虑麻皮的充分疏松膨胀、浆料及其他物质的去除,以利于漂白,又要不至于使黏胶纤维严重剥蚀。氯漂方面次氯酸钠浓度高了,工作环境恶劣,操作人员受不了,腐蚀设备,而且浓度控制不当还会造成织物脆损;浓度低了麻皮又去不掉,这些都是困扰前处理技术人员的难题。从现实情况看,煮练液中的烧碱及氯漂液中的次氯酸钠的大量使用,增大了印染污水处理的难度和成本,也难以达到清洁生产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