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无碱氧漂工艺的应用工程实例(山东省) 传统的棉、麻及其混纺织物的氧漂工艺采用烧碱、渗透剂、稳定剂、双氧水等助剂,由于漂液的pH值较高,助剂品种多,反应时间长,造成坯布失重率高,纤维受损变脆,强力降低,手感粗硬,耗水耗能多。此外,由于坯布吸碱不匀又难以洗净,出现瑕疵;特别是混纺和交织产品漂白时,烧碱会造成另一种纤维的损伤。目前欧洲推出一种非烧碱快速氧漂剂的快速氧漂工艺,实现了染漂加工即时化生产。 (1)传统碱一氧漂工艺 采用烧碱和双氧水等多种助剂的氧漂工艺:渗透剂1m/L,螯合剂1m/L,双氧水稳定剂1m/L,烧碱2~5g/L,H202(27.5%)4~8m/L,浴比(1:7)~(1:12),pH 10.8~11,温度98~100℃,时间80~90min。 氧漂后进行热水洗,酸洗,冷水洗,洗至中性。 ①氧漂中烧碱易损伤纤维 在高温、空气存在的条件下,棉纤维与烧碱作用,能够导致棉纤维氧化。由于纤维素剩基环上氧化而产生的基团(醛基)能使葡萄糖苷键对碱变得敏感,而91起聚合度下降,造成纤维脆损,强力下降。 在氧漂中,漂液自始至终有过量的烧碱,烧碱是一种活化剂,能使H202转变成过氧氢离子(-OOH),但碱浓度掌握不好,碱浓度过高,反而会引起无效分解,产生O2和HOO·过氧氢自由基,这不仅使H2O2失去漂白作用,增加双氧水的消耗,而O2渗透到织物内部,在高温碱性条件下,将使纤维素受到损伤。 对于氨纶、腈纶、大豆蛋白纤维、竹纤维的混纺、交织织物,则更不适于烧碱氧漂。 ②氧漂中烧碱造成织物失重率高及手感粗硬纤维中含有0.5%~0.6%的蜡质或油脂蜡质。蜡质一般存在于棉纤维的表面,影响其润湿性。这是因为棉纤维的润湿性不仅和蜡质的含量有关,还和它在纤维上的分布状态有关。如果它在纤维表面形成的是一层连续的蜡质覆盖膜,就不易被润湿;一旦破坏这种连续的覆盖膜,则无论蜡质去除与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