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前处理 >

快速无碱氧漂工艺的应用工程实例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09年12月24日

快速无碱氧漂工艺的应用工程实例(山东省) 传统的棉、麻及其混纺织物的氧漂工艺采用烧碱、渗透剂、稳定剂、双氧水等助剂,由于漂液的pH值较高,助剂品种多,反应时间长,造成坯布失重率高,纤维受损变脆,强力降低,手感粗硬,耗水耗能多。此外,由于坯布吸碱不匀又难以洗净,出现瑕疵;特别是混纺和交织产品漂白时,烧碱会造成另一种纤维的损伤。目前欧洲推出一种非烧碱快速氧漂剂的快速氧漂工艺,实现了染漂加工即时化生产。 (1)传统碱一氧漂工艺 采用烧碱和双氧水等多种助剂的氧漂工艺:渗透剂1m/L,螯合剂1m/L,双氧水稳定剂1m/L,烧碱2~5g/L,H202(27.5%)4~8m/L,浴比(1:7)~(1:12),pH 10.8~11,温度98~100℃,时间80~90min。 氧漂后进行热水洗,酸洗,冷水洗,洗至中性。 ①氧漂中烧碱易损伤纤维 在高温、空气存在的条件下,棉纤维与烧碱作用,能够导致棉纤维氧化。由于纤维素剩基环上氧化而产生的基团(醛基)能使葡萄糖苷键对碱变得敏感,而91起聚合度下降,造成纤维脆损,强力下降。 在氧漂中,漂液自始至终有过量的烧碱,烧碱是一种活化剂,能使H202转变成过氧氢离子(-OOH),但碱浓度掌握不好,碱浓度过高,反而会引起无效分解,产生O2和HOO·过氧氢自由基,这不仅使H2O2失去漂白作用,增加双氧水的消耗,而O2渗透到织物内部,在高温碱性条件下,将使纤维素受到损伤。 对于氨纶、腈纶、大豆蛋白纤维、竹纤维的混纺、交织织物,则更不适于烧碱氧漂。 ②氧漂中烧碱造成织物失重率高及手感粗硬纤维中含有0.5%~0.6%的蜡质或油脂蜡质。蜡质一般存在于棉纤维的表面,影响其润湿性。这是因为棉纤维的润湿性不仅和蜡质的含量有关,还和它在纤维上的分布状态有关。如果它在纤维表面形成的是一层连续的蜡质覆盖膜,就不易被润湿;一旦破坏这种连续的覆盖膜,则无论蜡质去除与否,

纤维都将具有一定的吸水性。如亚氯酸钠在弱酸性条件下漂白,相当油脂蜡质仍存在于棉纤维中,经测定,其吸水性没有降低。棉纤维上的蜡质在烧碱溶液中发生皂化,溶解,再经水洗而去除,造成纱线失重率高和手感粗硬。 ③氧漂后坯布中的烧碱不易洗净 在烧碱氧漂中,烧碱与纤维生成碱纤维素,碱纤维素由分子化合物和纤维素醇的化合物组成。生成分子化合物: C6H7O2(OH)3+NaOH→C6H7O2(OH)3·NaOH 生成纤维素醇的化合物: C6H7O2(OH)3+NaOH→C6H7O2(OH)2·ONa+H2O 纤维素与烧碱生成的这两种不同组成的纤维素都容易水解,很不稳定。碱纤维素称作水化纤维素,英国Mercer提出,在化学结构上虽然与原纤维相同,但含有化学结合水。碱纤维素虽然很不稳定,容易水洗后去碱,但也有一定量的碱比较牢固地与纤维素结合,即使经水洗,甚至用试剂也不能完全去碱。由于碱与纤维素的这种作用.造成氧漂后水洗去碱的次数多,耗水量大。另外,在化料桶内浓碱经过喷嘴泵入染机,容易造成坯布吸收碱的浓度和数量不均匀,这是造成染花的原因之一,也是构成氧漂中使用烧碱的不利因素。

1  2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