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结果与讨论
2.1合成亲水性氨基硅油的影响因素
2.1.1催化剂
一般我们选用KOH作为催化剂,在本实验中采用四甲基氢氧化铵,理由是:四甲基氢氧化铵是一个螯合物,与D4相容性较好,反应温度较低,容易控制,而且它在高温下可以分解,因此不会残留在氨基硅油中.
2.1.2粘度
氨基硅油的粘度在600~800 Pa·s之间.通过实验证明,粘度过低,说明氨基硅油的分子质量较小,改性后所得产物运用到织物上,很难在织物表面形成聚硅氧烷分子层,从而影响手感;粘度过高,说明氨基硅油的分子质量较大,改性过程中搅拌困难,易发生交联.
2.1.3氨值
氨值过低,手感较差;氨值过高,易引起黄变,且产品颜色发黄,直接影响产品外观.
2.1.4氨基硅油和环氧聚醚的比例
聚醚比例越大,亲水性越好,但手感相对会较差;氨基硅油比例越大,手感越好,但亲水性相对会较差,此比例控制在30%~70%.
2.2亲水柔软机理分析
氨基硅油由于分子主链柔顺,分子间作用力小,所以表面张力低,其中的双氨基极性强,能通过纤维表面的羟基、羧基等的相互作用,非常牢固地取向和吸附在纤维上,从而降低纤维间的摩擦系数,赋予织物超柔软效果和很好的平滑性及耐洗涤性;而环氧聚醚本身就具有很好的亲水性能,将环氧聚醚接枝到氨基硅油上,综合了两者的优点,从而使处理过的棉织物具有柔软的手感又具有良好的亲水性,织物不产生静电,获得很好的服用性能.
2.3织物处理后性能的变化
将5种按不同比例(氨基硅油与环氧聚醚的比)合成的亲水性氨基硅油与空白实验作对比.
2.3.1手感
由8位工厂资深质量管理人员用手触摸评定打分,取平均值(1~5级),5级最好,1级最差.结果如下表1.
表1不同风格亲水-陛氨基硅油的手感效果
注:上表中的表示较好,其个数越多表示越好.
2.3.2亲水性
将用亲水性氨基硅油处理好的布片回潮4 h后,平铺在水平板上,用标准滴管于布面上空2 cm处垂直滴一滴蒸馏水,当水珠接触到布面时,用秒表开始计时直至水珠的镜面效果消失,此时计时结束.结果如表2.
表2不同风格亲水性氩基硅油的亲水性
2.3.3黄变
将处理过的织物回潮4 h后测其白度.结果如下表3.
表3不同风格亲水性氨基硅油的白度值
<<上一页[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