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染整 >

漆酶作用原理及在印染生产中的应用

来源:中国纺机网编辑部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03日

Hedin和Ardon等人[22-23]通过研究发现,黄酮类物质是导致织物泛黄的主要组分。这些化合物以类黄酮为骨架,含有多个酚羟基,对漆酶的氧化作用抵抗力较差。T.Tzanov等人[24]最先进行了将漆酶用于棉织物漂白的尝试。研究结果表明,单独利用漆酶处理会使织物的黄度进一步增加,而结合双氧水处理则会使白度大幅提高,如图3所示。

C.Basto等[25]采用超声波辅助漆酶/双氧水进行棉织物的漂白试验表明,在超声波作用下,漆酶更容易与底物接触,作用更彻底,可进一步提高白度;而且低强度的超声波(7W)并不会影响漆酶的活性。这种预漂增白效果的机理目前还不完全清楚,可能是由于这些黄酮类物质在漆酶的催化作用下被氧化成另外一些物质,它们相互之间或与其它的酚类物质结合,转变成了一些易溶或易受双氧水影响的黄色物质[26]。

3.2漆酶/介体体系在染色中的应用

漆酶/介体体系因能够催化无色的小分子酚类物质如苯酚等的原位聚合,而用于有色高聚物的合成。近些年来,已有一些专利报道了利用漆酶的这种作用进行织物染色[27-30]。通过在聚合液中加入合适的改性剂,还可以扩大染料的颜色范围。

3.2.1蛋白质类纤维织物

蛋白质类纤维如头发、羊毛等在漆酶的作用下,可采用一些芳香类物质如对苯二胺、邻氨基酚等进行染色。Aaslyng等[28]试验发现,利用漆酶作氧化剂可以缩短蛋白质纤维的染色时间,降低染料预聚体的用量;相同条件下,真菌漆酶比漆树漆酶的作用效果更明显,色泽更深,因此还可以减少真菌漆酶的用量。由于漆酶催化预聚体形成高聚物,使其体积增大,因此将其固定在纤维内部,可提高染色牢度。

Zille等[11]以2,5-二氨基苯磺酸为预聚体,邻苯二酚和间苯二酚为改性剂,在无助剂的条件下利用长绒毛栓菌的漆酶对羊毛织物进行染色。结果表明,在温和条件(pH值5.0,温度50℃)下,染色织物的K/S值可达到23.91,对纤维不会造成损伤。织物的色深与织物、漆酶、染料预聚体及改性剂四者的接触时间有较大的关系,随着时间的延长,颜色逐渐加深。与传统染色方法相比,利用漆酶染色节能降耗,减少污染,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

3.2.2纤维素纤维织物

(1)对还原、硫化染料隐色体的氧化

在纤维素纤维染色过程中,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染料有还原染料和硫化染料[31]。由于氧化阶段的双氧水对织物有损伤,因此人们试图采用作用条件更为温和的氧化还原酶来进行氧化。Xu等[32]利用多种氧化还原酶(包括漆酶)对还原染料及硫化染料的隐色体进行氧化还原试验。以还原蓝43为例,还原之前,其最大吸收波长λmax在626 nm,经连二亚硫酸钠还原以后,颜色变浅,最大吸收波长也发生变化,而在626 nm处的吸光度为还原之前的40%;用嗜热毁丝菌漆酶对隐色体氧化之后,染料的颜色又恢复到最初的色泽,且在最大吸收波长处的吸光度达到还原之前的80%以上。此外,加入介体可极大程度地提高氧化速率。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