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A-不加平平加O;B-反应开始即加平平加O;C-不加平平加0,但乳化8min后加一定量水;D-乳化一定时间后加平平加0。
实验结果表明,加入平平加0溶液的B、D两组比没有加入平平加0溶液的A、C两组制成的微胶囊粒径较小,分布也较均匀,这说明加入平平加0溶液可以有效地减小微胶囊的粒径、使微胶囊的形状更为规则。其中A、C两组所得到的实验样品在放置一段时间后均出现分层现象,而B、D两组经过长时间的放置后仍然能够保持均匀分散的乳液状态,这说明平平加0溶液对微胶囊的分散性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后加入平平加0溶液的D组比先加入平平加0溶液的B组所得到的微胶囊粒径稍小,形状也较规则,多为圆球形,这是由于先加入平平加0溶液容易发生水解等一系列的副反应,不利于主反应的进行,而选择在加入石蜡相TDI的环己烷溶液8min后再加入平平加0溶液有效的抑制了水解反应的进行,增加了微胶囊的产率。
3·5乳化剪切速度对微胶囊性质的影响
乳化剪切速度对微胶囊性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见表6。
表6乳化剪切速度对微胶囊性质的影响
乳液必须在一定的剪切力(如机械搅拌,超声波等)的存在下才能乳化,在适当范围内,搅拌速度高、时间长,乳化的效果较好。如果乳化剪切速度太低,则可能使剪切搅拌不够充分,乳化液不能完全乳化,因此显得乳化液不够稳定。如果搅拌速度过高,单体分散过细,其表面自由能高,体系不够稳定,则会把已经乳化完全的乳化液因继续在剪切力的长期作用下发生破乳现象。
由实验结果可知,当采用320Orpm乳化剪切速度时,形成的乳化液较为稳定,微胶囊直径较小,微胶囊直径分布较为均匀,而当继续增加搅拌器的转速时(如3600r/m),微胶囊的性质不再发生明显的变化,这说明当转速达到320Or/m时,已经处于最佳转速。
3·6乳化剪切时间对微胶囊性质的影响
乳化剪切时间对微胶囊性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见表7。
<<上一页[1][2][3][4][5][6][7][8]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