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混凝处理在不同染料废水的应用
焦化废水水量大,水质复杂,含有焦油、苯、酚、氟化物、氨氮、硫化物等污染物,是一种典型的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的工业废水。李义久[17]的研究发现,以聚三氯化铁为混凝剂,PAM为助凝剂,新型复合氯氧化剂量SD101为催化氧化剂,在pH为6.5~7.0、水温为30C条件下处理3小时,能有效降低废水色度。
吴敦虎[18]通过混凝法脱色试验发现:对pH 4.5~6.5、COD 6000~17000/mg·L-1、色度100~350倍、SS 200~6500/mg·L-1、外观呈蓝紫色的油墨废水,在混凝剂为聚合氯化铁,投药量为100/mg·L-1,pH适用范围为4.8~5.5。助凝剂为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分子量为1500万,离子度40%,投药量0.4/mg·L-1时,处理后的废水脱色率达到97.0%以上。
由于制浆中段废水中含有大量难于被微生物降解的木素衍生物,使制浆中段废水色度深和难于被微生物脱色。莫立焕[19]研究发现,混凝法是降低木浆中段废水色度的有效方法,但是需要进一步研究开发高效价廉的混凝剂,尤其是无机和有机复配的高效混凝剂更值得关注。
周书天[20]采用湿式过氧化氢氧化—铁屑过滤—混凝技术处理高浓度偶氮染料废水,COD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高达85%和99%。湿式过氧化氢氧化处理过程受温度、硫酸投量、Fe2+投量、H2O2投量的影响,反应温度对COD和色度的去除率影响较大,COD去除率的增加与H2O2投量成正比,色度的去除率随COD的增高而增大。
各种染料废水都具有不同的特点,处理废水时应先弄清其水质其特性,选择最合适的混凝剂及混凝工艺,才能达到最佳处理效果。
4.1废水脱色的混凝组合处理
染料废水的脱色处理,由于经济等方面的原因采用单一方法往往不能达到处理要求。此外,染料废水处理除色度外还包括SS、COD、BOD等多项指标要求。因此,采用组合方法是完全必要的。
混凝脱色—CASS处理工艺,是以生化为主,辅以物化生物结合的处理流程,不仅去除了大部分色度,而且对于部分不可生化的中高浓度COD有机物质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柳景昌[21]通过研究发现,该技术用于绒线印染废水处理对废水中的色度、COD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分别可达91.85%~97.49%和81.89%~87.58%,pH和SS的去除率分别达到5.81%~7.79%和7.18~24.49%之间,处理后的废水可以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制革废水中含有的染料、油脂、有机溶剂、酚类化合物和表面活性剂等污染物,如果只依赖单一的处理工艺往往难以达到排放标准,在实际废水处理工程常是采用多种方法结合,以充分发挥各种处理工艺的优势,取得最佳的效果。郑新萍[22]采用混凝沉降—生物膜法处理蓝湿牛皮制革废水。通过工程实践证明,该法对废水COD和BOD的去除率可达94%以上,且对废水的脱色效果良好。
裘祖楠[23]开发的同步吸附—混凝—氧化处理法工艺,利用吸附剂、氧化剂、混凝剂的共同反应作用以及空气鼓泡搅拌,对主要含有阳离子染料和阴离子染料的染色废水治理,效果良好,CODcr去除率及排放水色度均有较大的改善。
氧化法对亲水性染料脱色速度快、效果好;对疏水性染料则速度较慢,效果也较差;混凝处理效果则恰恰相反。两者结合使用,可取得良好的脱色效果。张楠[24]的实验表明,应用混凝—氧化处理染料废水脱色率高达95%以上,处理后的水样接近无色透明。采用新型混凝剂PSA与普通混凝剂相比,所需用量要低得多,且对废水中的色度和浊度去除快,脱色效率高达96.3%。
各种脱色方法比较分析,可以看出每种处理方法从技术性,经济性,实用性以及可操作性上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应该按照具体条件和要求,合理选择工艺组合。
<<上一页[1][2][3][4][5]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