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染整 >

季铵盐表面活性剂含亲水基团的联接链对胶团化研究

来源:中国纺机网编辑部 发布时间:2014年02月27日

2.3临界胶团浓度图

1为各温度时C122E1C12·2Br水溶液电导率κ随其浓度c的变化曲线(其余表面活性剂的κ~c曲线与此类似,不再赘述)。从图中可见,κ先随着c线性增加,在某一浓度后直线出现转折,这表明溶液中生成了多分子聚集的胶团,转折点对应的浓度为临界胶团浓度CMC,表2给出30℃时胶团的特征数据。与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12TABr,可视为本文Geminis对应的单体表面活性剂)相比,C122EnC12·2Br的CMC均小了一个数量级,说明这种Gemini表面活性剂生成胶团的能力很强。与先前合成的中间含2个亚甲基链的季铵盐Gemini表面活性剂C122C12·2Br相比,CMC值相差不大。表明在联接链上适当增加EO基团并不影响生成胶团的能力。

联接链的长度是影响Gemini表面活性剂CMC值的重要因素[1]。已知每个C2H4O和CH2基团的长度分别为0350nm[8]和0127nm[7],由此可计算Gemini单元分子中两个离子头基间的最大距离ds(nm)=0350n+0127(s+1)(对C12sEnC12·2Br)和ds(nm)=0127(s+1)(对C12sC12·2Br)[9]。计算表明C122EnC12·2Br(n=1,2,3)系列与C12sC12·2Br(s=5,6,8,10)系列的ds值相近,但前者随n从1增加到3,CMC逐渐增大;后者s从6增加到10,CMC随s增大而减小(表2)。在这两个系列中,联接链化学成分的差异显然是造成CMC随联接链长度呈现不同变化的主要因素。

对C12sC12·2Br(s=2~10)系列,实验发现CMC随s先增大再减小,转折点在s=4~6[4,9]。Zana等[4]认为当s=2时,C12sC12·2Br分子的两个季铵头基被限制在很短的距离内,大大增强了烷烃链密度,使CMC呈现很低值。随着s增大,烷烃链密度下降,CMC值上升。但是暴露在胶团内核表面上的亚甲基联接链也会增大水溶液中胶团表面Gibbs能,导致胶团结构不稳定。当这些柔性亚甲基联接链长度合适时,将倾向弯曲插入胶团内核中,以降低Gibbs能,从而使CMC反而降低。但是,对于C122EnC12·2Br,联接链中的醚氧原子具有亲水性,会抑制联接链的弯曲,阻碍它们插入胶团内核,因而造成CMC值上升。

 

<<上一页[1][2][3][4][5][6][7]下一页>>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