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固色剂的固色工艺
采用浸轧法将合成的固色剂对活性艳蓝B-RV染色棉织物进行固色整理,研究固色剂用量、焙烘温度、焙烘时间和轧余率对固色效果的影响,优化固色整理工艺。
3.1固色剂质量浓度对色牢度的影响
棉织物二浸二轧固色整理液(轧余率80%),70℃预烘4 min,140℃焙烘4 min,固色剂质量浓度对棉织物色牢度的影响见表7。
由表7可知,固色剂质量浓度为20~40 g/L时,织物色牢度逐渐提高,尤其湿摩擦牢度提高显著;质量浓度超过40 g/L,继续增加固色剂用量,色牢度变化不大。综合考虑,选择聚氨酯固色剂质量浓度为40 g/L。
3.2焙烘温度对色牢度的影响
固色剂质量浓度40 g/L,其它工艺条件同3.1节,焙烘温度对色牢度的影响见表8。
从表8可见,焙烘温度从110~140℃,各项色牢度随之提高,140℃之后色牢度基本稳定,温度超过160℃时,部分色牢度有所下降。固色剂大分子被封闭的—NCO需在一定的温度下才能够解封,与纤维或染料上的活泼氢反应,形成共价键结合,进而达到固色效果。但焙烘温度过高会损伤织物强力,织物色光也可能发生较大改变。所以焙烘温度为140℃。
<<上一页[1][2][3][4][5][6][7][8][9]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