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染整 >

生物精练酶DM-8654的应用实践

来源:中国纺机网编辑部 发布时间:2014年02月24日

2结果与讨论

2.1生物精练酶DM-8654的作用机理与工艺

生物精练酶DM-8654是一种复合酶,主要组分是碱性果胶酶,它能有效地降解果胶质。在果胶酶的作用下,果胶质可转化为可溶性果胶,在机械力作用下与其它表面杂质脱落。同时,棉纤维的内部通道被打开,织物获得良好的润湿性和匀染性。果胶酶只作用于果胶质,不会对纤维造成损伤,因此酶精练的织物强力保留较好,且失重小。

生物精练酶DM-8654在pH值中性(7左右)及中温(55℃)条件下进行精练。对于染浅色织物,酶精练20~30 min后,可直接升温进行漂白工艺[见1.2.2(1)];对于染深色织物,酶精练45~60 min后,可直接排液进水染色,无需水洗;精练酶DM-8654与酸性纤维素酶DM-8636有较好的相容性,酶精练30~45 min后,可不排液直接用醋酸调节pH值,再后加人酸性纤维素酶进行酵洗工艺[见1.2.2(2)]。

2.2表面活性剂的选择及结果分析

生物精练酶DM-8654需要与适当的表面活性剂配合使用,才能在酶精练工艺中体现出它的优势。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液体酶的稳定性影响很大;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酶制剂稳定性影响较小,但应使用低浓度,因高浓度易使酶蛋白变性;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酶的稳定性影响小,可与酶配合使用,但不能超过临界胶束浓度。

在生物酶精练过程中,可采用非离子型渗透剂与酶配合使用。性能优良的渗透剂能协助酶更好地去除果胶以及棉蜡质,从而保证织物的润湿性,并使脱落的杂质稳定地分散在工作液中,而不会反沾到织物上。非离子渗透剂的选择很关键,具体要求是:①能与酶共存,不影响酶活力;②具有优异的渗透性,能帮助果胶酶很好地渗透到纤维内部;③中高温条件下对蜡质有较好的乳化力,并具有较强的洗净力;④优异的乳化和分散性能。渗透剂的筛选结果见表1。

表1不同渗透剂的应用效果对比

注:a-以生物精练酶DM-8654(用量为1 g/L)加DM-1361处理3次为基准;浴比1:10,室温开始,3℃/min升温至55℃→保温40 min→排液→热水洗→冷水洗→脱水→烘干。

由表l可知,高浓度非离子渗透剂DM-1361与生物精练酶DM-8654配合使用,效果优异,精练后织物的毛效和白度较好,且果胶去除较净。

2.3性能测试

2.3.1 织物品质比较

传统工艺与生物酶精练后的织物性能测试结果见表2。

表2酶工艺与传统工艺处理后织物性能比较

由表2可知,采用生物精练酶DM-8654工艺,浅色白度比中深色好,虽较传统工艺差,但可达到染色所要求的基本白度。失重率均低于传统工艺,特别是中深色,可为客户节省4%~6%的损耗率。毛效较传统工艺差,但经生物酶处理后,棉织物上的果胶可基本去除,染色均匀性及上染性提高,减少了染料用量。摩擦及皂洗牢度与传统工艺相当。由于酶精练条件温和,因此织物强力保留率好;酶处理织物较传统工艺布面柔软蓬松,尤其是中深色,可为客户节省后道柔软处理时硅油的用量。

2.3.2工艺时间与生产成本对比

(1)工艺时问

两种工艺时间的对比见表3。

表3不同工艺时间的比较

由表3可知,在生物精练酶DM-8654工艺中,其浅色及鲜艳色酶前处理工艺将生物精练与漂白合二为一,由于工艺中用碱较少.因此呵将酸洗和去氧两步并为一一步,工艺时间比传统工艺节省1 h左右;中深色酶前处理工艺不仅省去了水洗、酸洗、去氧三个工序,且将传统工序中的精练和酵洗合二为一,将前处理工艺时间缩短为传统工艺的一半,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生产效率。

(2)生产成本

表4对不同工艺成本进行比较。

表4不同工艺生产成本的比较

注:成本比较以染1 t布计算.浴比为1:1o。

由表4可知,生物精练酶DM-8654工艺相比传统工艺,虽助剂成本略高,但节省了能耗成本,因而综合成本低。其中,浅色及鲜艳色酶前处理工艺节省成本约2l%左右,而中深色酶前处理工艺节约成本近56%

3 结论

生物精练酶DM-8654前处理工艺条件温和、易操作,且能与纤维素酶酵洗同步进行,大大节省了能源和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节省生产成本,还能赋予织物蓬松柔软的手感,具有降强和损耗率低的优点,符合节能减排的要求。 

 

<<上一页[1][2]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