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汪峰1,王瑞琼1,朱泉2,郭玉良2,闵洁2(1.广东德美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佛山528305;2.东华大学上海201620]传统的棉针
汪 峰1,王瑞琼1,朱 泉2,郭玉良2,闵 洁2
(1.广东德美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佛山528305;2.东华大学上海201620] 传统的棉针织物煮练、漂白工艺大多采用烧碱和双氧水在高温条件下进行。若烧碱用量控制不当,常会对纤维造成严重损伤。由二f烧碱与双氧水协同性差,需使用大量的助剂,使工作液稳定,进而又导致多次水洗,加重污水处理负担。
目前,本公司新开发了新型环保性的生物酶前处理工艺,并将其应用于棉针织物的精练中。本文将该工艺与传统精练工艺在工序、效果和成本等方面进行比较,以证明该酶制剂工艺的可行性。
1 试验
1.1材料及设备
织物14.8 tex/4.4 tex(40 D)棉针织物
助剂生物精练酶DM-8654,酸性纤维素酶DM-8636,高浓非离子渗透剂DM-1361(广东德美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设备立信ECO-38常温染色机。
1.2试验方法
1.2.1传统前处理工艺
配方/(g/L)
①除油渗透剂201 1.0~2.0
②碳酸钠 3.0
③双氧水(27.5%) 6.0
④烧碱 2.0
⑤醋酸 1.0
⑥酸性纤维素酶DM-8636 0.80
⑦去氧酶DM-8697 0.10
工艺条件
1.2.2生物精练酶DM-8654前处理工艺
(1)浅色及鲜艳色前处理
配方/(g/L)
①生物精练酶DM-8654 1.0
②碳酸钠 3.0
③双氧水(27.5%) 5.0
④烧碱0.80
⑤醋酸0.80
⑥酸性纤维素酶DM-8636 0.80
⑦去氧酶DM-8697 0.10
工艺条件
(2)中深色前处理
配方/(g/L)
①生物精练酶DM-8654 1.0
②高浓非离子渗透剂DM-1361 0.5
③酸性纤维素酶DM-8636 0.8
④醋酸0.5
⑤碳酸钠 3.0
工艺条件
1.3测试方法
1.3.1 毛效
按Fz/T 0107l—1999《纺织品毛细效应试验方法》测定。
1.3.2失重率
失重率/%=(坯布重-成品布重)/坯布重×100
1.3.3 强力
顶破强力按FZ/T01030一1993《针织物和弹性机织物接缝强力和扩张度的测定顶破法》测定。
1.3.4 白度
采用DSBD-1型数字白度仪测定,需在不同部位经纬方向一致测三次,取平均值。
1.3.5 色牢度
按GB/T3921.3一1997《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洗色牢度:试验3》测定皂洗牢度,以灰色样卡评定变色和白布沾色等级;按GB/T 3920--1997(<纺织品色牢度耐摩擦牢度》测定摩擦牢度。
1.3.6去除果胶的能力
将精练酶处理后的布样用钌红染色,测染色深度(K/S值),计算去除果胶的能力。
1.3.7 手感
采用触摸法,综合多个有经验的操作技术工的评价,进行评定。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