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 n(PEG)∶n(PPG)
由表1可以看出,当用量相同时,PPG比PEG多一个—CH2—基团,PPG亲水性比PEG稍差,所以随着n(PEG)∶n(PPG)的减小,其亲水性就会降低,乳液稳定性下降.其次,PPG、PEG混合物与异氰酸酯基团等物质的量反应时,PPG含量增加则聚合物分子质量也增加,水性聚氨酯的粘度增大.随着n(PEG)∶n(PPG)减小,分子链中—CH2—含量增加,疏水性增加,水性聚氨酯整理织物后湿摩擦牢度较好,但是PPG比例继续增大对其牢度提升不是很大,且乳液稳定性变差.综合考虑,当n(PEG)∶n(PPG)=2∶1时,摩擦牢度达到一个较高水平,并且粘度较低,离心稳定性也较好.因此,选择n(PEG)∶n(PPG)=2∶1.
2.1.3 R值[n(—NCO)∶n(—OH)]
由表2可以看出,随着R值的增大,水性聚氨酯的粘度增大.因为—NCO基团增多,导致乳化时的反应性增加,而—NCO基团与水反应生成极性较强的取代脲和氨基,乳液表面的脲基极性很大,使得反应热增加,颗粒粘性增加、乳液粘度亦增加,碰撞时易发生粘连,不易被剪切力分散,粒径增加,乳液稳定性减小.—NH2与—NCO的反应活性高,扩链反应剧烈,当胺类扩链剂用量增加时,反应生成大量脲键,分子间氢键作用加强,硬段含量增加,分子链间缠结增多,疏水性增强,形成较大的粒子,乳液稳定性变差.R值增大,干/湿摩擦牢度增加.因为随着R值增大,—NCO基团增多,—NCO与纤维形成稳定的化学键,在纤维表面形成较牢固的薄膜,提高了摩擦牢度.综合考虑,当R值为2.5时,摩擦牢度达到较佳水平,且其他各项性能也较优.因此,选择R值为2.5.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