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染整 >

聚氨基醇胺类染色织物耐洗色牢度提升剂的合成及应用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4年02月24日

2﹒1﹒1封端剂

好的封端剂不仅具有水溶性而且还要使其封端后的产品具有较低的解封温度,对3种封端剂封端产品进行热分析,其TGA如图1所示﹒

由图1可以看出,3种封端产品的解封速率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TETA封端时,159﹒2℃开始解封,213﹒8℃解封速率达到最大值,质量损失为58﹒02%﹔DMEA封端时,171﹒3℃开始解封,213﹒5℃解封速率达到最大,质量损失为43﹒61%﹔MDEA封端时,158℃开始解封,203﹒7℃解封速率达到最大,质量损失为53﹒03%﹒由于MDEA封端产品的解封温度比DMEA和TETA低,因此,本实验采用MDEA作为封端剂﹒

2﹒1﹒2温度

由表1可知,反应温度为20℃或30℃时,体系反应比较平稳,反应物粘度适中﹔40℃或50℃时,体系反应剧烈,易凝胶,原因是该封端反应放热,温度过高,反应速率快,体系释放热量也快,使体系温度急剧上升﹒
合理的封端温度不仅可以保証反应充分有效地完成,还可避免因反应温度过高而引起的其他副反应﹒因此,选用封端反应温度为30℃﹒

2﹒1﹒3时间

封端时间对封端反应也有很大的影响,封端时间过长,会引起副反应的发生﹒使用醇胺类封端剂封闭—NCO,在30℃条件下封端90min可基本完成﹒[4]因此,用MDEA对PEG1000的预聚体封端90min﹒为了确定封端反应是否完成,对封端产品进行FTIR测试,结果

如图2所示﹒

图2中,1728cm-1附近为该预聚体的—C—O吸收峰,而—NCO的吸收峰在2270cm-1附近﹒用上述封端剂对端基—NCO预聚体进行封端反应,90min后在2270cm-1附近已无明显的吸收峰,証明—NCO已被完全封闭,封端反应已基本完成﹒

综上所述,本实验封端反应采用30℃封端90min﹒
2﹒2提升剂染色真丝绸织物的耐洗色牢度

自制聚氨基醇胺类封端产品(提升剂)结构中含有氨基基团,经酸化后会形成季铵盐而溶于水中,在对染色真丝绸织物进行整理前先将它配制成稳定的水溶液(pH值为3-4),再对织物进行浸轧整理﹒整理时,提升剂用量、焙烘温度将直接影响到其与纤维、染料的反应程度以及成膜厚度、均匀度、连续性等,从而影响整理后织物的耐洗色牢度﹒为此,讨论了提升剂用量和焙烘温度对染色真丝绸整理效果的影响﹒

2﹒2﹒1提升剂用量

提升剂用量对整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见表2﹒

<<上一页[1][2][3]下一页>>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