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
麂皮作为美观、时髦和身价的象征,价值极高。但天然麂皮的使用受到产量、价格等限制,为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人们开发了人造麂皮(仿麂皮)产品,该类产品开始时从对天然棉基布上进行磨绒和剪毛,发展到目前的超细纤维为材料来开发产品,前者仅注重于外观上的仿制,在性能方面(如耐寒性、触感、透气性、透湿性)很不理想。而超细纤维技术与聚氨酯的结合,使仿麂皮绒产品达到了真假难分的程度,而且改善了麂皮本质的不足(如水洗变硬、收缩、品质、尺寸稳定性、厚度等均匀性差、易破碎、染色坚牢度差、手感呆滞、有异味易受虫蛀和霉变)。特别是多功能整理,赋予经向麂皮绒拒水、拒油、防污、抗静电、阻燃多功能。因而使该类仿麂皮产品身价倍增,因其优越的服用性能和独特的产品风格,受到国内外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市场需求越来越大,要求生产厂家具有较高的印染高新手段和特殊的后整理能力生产出大批量的该类产品,由于该产品染整工艺流程长,牵涉到超细纤维织物的前处理减量,聚氨酯整理,磨毛及多功能整理,给正常的染整加工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通过进行各种不同工艺的试验和摸索,制定了整套的工艺流程和工艺条件,批量生产后,成为深受广大用户欢迎的高档产品。
2仿麂皮整理原理
天然麂皮绒是由胶原质的底版为主体结构,经过表面涂有金刚砂的研磨辊研磨,表面产生了一层很细的绒毛,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到其表面是互相交织的纤维簇,底根和绒毛的纤维极细,这种细密的纤维毛层赋予了麂皮特有的性能"书写效应"。人造麂皮就是利用超细纤维特性,通过染整技术手段使其成为麂皮绒,即表面绒毛细密、手感柔软光滑,具有一定的皮质感,"以假乱真"。不仅从外观上的仿制,而且深入到织物结构上的仿制和功能叠加,可使外观和服用性能与麂皮相媲美,而且价值倍增。
要模仿天然麂皮,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绒毛必须由超细纤维组成。2)从基布组织中的纤维能够获得均匀分散的
仿麂皮绒整理已进入超细纤维时代,由于超细纤维最显著特征是其单丝直径大大低于普通纤维,为一般纤维的十分之一到百分之一不等,这决定了超细纤维许多不同于常规纤维的特性。经过加工的经向麂皮绒,超细纤维织物表面有其麂皮样皮质感,绒面绒毛细腻,光滑手感的仿真效果,具有良好"书写效应"。另外,多功能经向麂皮绒除了在前处理和染色加工中采用一些复杂的工艺外,同时还要赋予织物的多功能性,使织物在具备一般麂皮绒的特性外,还具有一些功能性。
利用氟化物进行功能性"<a href="http://www.e-dyer.com/search.do?method=searchArticle4Action&word="">三防"整理(拒水、油、污)达到三防效果。
对于高档装饰品种来讲,阻燃与抗静电共同集于一身,也是工艺的一大难题。经过反复试验,我们认为以下几点是该产品的生产技术关键:
(1)超细纤维及基布的选择。
(2)织物的前处理工艺的选择,工艺条件的确定。
(3)染料的选择即改善织物提升性、匀染性、移染性和遮盖性较好的染料进行染色。
(4)后整理——聚氨酯整理及磨绒整理。
(5)功能性整理剂的筛选。
3试验工艺的选择及条件的确定
3·1超细纤维及基布的选择
人造麂皮产品载誉全球,是由于其优良的性能、价值比真麂皮还高,这正是由于人造麂皮采用超细纤维作基材的缘故,超细纤维密度与绒面产品价格密切相关。(见表1)
表1纤维线密度与绒面效果关系
纤维线密度(dtex) | 手感< | 书写效应 | |
1.1 | 粗糙 | 稀疏 | 无 |
0.56 | 有丝鸣声 | 不太均匀 | 几乎无 |
0.22 | 平滑 | 均匀性一般 | 弱 |
0.11 | 类似皮革 | 较好 | 很明显 |
0.011/0.001l | 真皮、细腻柔软光滑 | 均匀性好 | 非常明显 |
从表1看出,超细纤维直径用线密度表示,线密度越小,直径越细,绒面的绒毛均匀性越好,书写效应越明显,皮质感越好,手感柔软、光滑、细腻,仿制效果越成功。因此,我们选择产品的基布规格为经向为进口海岛丝0.02dtex以下(以85/15比例),纬向为100%涤纶纱。105D/486F×l50D/96F,密度为210×110根/1Ocm,成品幅度58/59。
3·2前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
(1)坯检→翻缝→退浆→减量→开纤→预定型→磨绒→染色→(脱水)手工开幅→定型1→定型2→成品
(2)坯检→翻缝→迸缸前处理→开纤处理→预定型→磨毛+染色+(脱水)+手工开幅+定型1
+定型2+成品
(3)坯检+翻缝+冷堆前处理+开纤处理+预定型+磨毛+染色→(脱水)→手工开幅→定型1→定型2→成品
前处理:退浆,减量是对聚酯及超细类织物进行碱减量加工,其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柔软性和悬垂性,但减量速度很快,加工难度大,主要发生在高分子物与NaOH间的多相水解反应,使聚酯表面纤维分子链的酯键水解断裂,不断形成低聚合度的水解产物,最终形成水溶性的对苯二甲酸钠和乙二醇。其总反应如下:
其中氢氧阴离子起催化作用,其反应历程如下:
由于该产品的基布结构经向为海岛型超细纤维,纬向为聚酯纤维,和常规结构不同,因此反应的均匀性较差,水解速度不同,纤维强力降低也较大,减量率应控制在较低的水平8%左右,同时控制好温度、碱浓度,时间,促进剂浓度及溶液流动状态对减量的影响,减量后的纤维由原来较粗逐渐剥蚀变细,皮层逐渐被剥蚀,改变染色性能,提高匀染性。
3·3三种工艺流程效果比较
工艺1:平幅退浆、油剂去除均匀,生产连续效率高,处理效果一致.
工艺2:效果均匀一致,减少工艺流程,疵布率
工艺3:效果较好,但时间长,效率低.
综上比较,工艺(1)适应现有生产需要。
3·4工艺流程确定后,工艺条件试验如表2
表2不同前处理工艺条件的效果比较
工艺条件 | 1 | 2 | 3 | 4 |
NaOH | 5 | 8 | 21 | 28 |
W/777 | 2 | 2 | 1 | 1 |
手感 | 差 | 差 | 好 | 好 |
减量率 | 无 | 1.2 | 8 | 12 |
浆料 | 有 | 无 | 无 | 无 |
经过对比试验,工艺(3)比较合适,手感好,浆料去除净,减量率比较适中,见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