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理论依据
过氧乙酸是一种有机弱酸,具有有机酸和过氧化物的一般性质,其氧化电位(0.986V)高于H202(0.812V)与亚氯酸钠(1.073V)相近,因此,从理论上分析,过氧乙酸对杂质的氧化破坏能力较H202更具优势。从H202已有成熟的工艺用于棉、涤棉织物氧化退浆的事实,可以推断,过氧乙酸具有对PvA和淀粉浆料氧化降解的能力:过氧乙酸对棉纤维具有很好的漂白作用,己在国内外刊物上有许多报道。关于过氧乙酸的漂白机理,一种观点认为:在酸性条件下释放新生态的氧,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释放过氢氧根OOH-起漂白作用:另一种观点认为:过氧乙酸分解出的过氧羟基自由基HOO起漂白作用。无论何种观点,过氧乙酸对织物的漂白作用,是依靠氧化反应破坏色素共轭体系而完成的:过氧乙酸能与含氮、含氧有机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脂肪烃及脂肪酸发生反应,因此,棉纤维上的果胶质、含氮物质、蜡状物质、棉籽壳可以在过氧乙酸的氧化作用下部分或全部转变为可溶性的化合物去除;灰份的主要成分为无机盐类,可以在水洗、酸洗中去除;高效煮练剂作为精练助剂,对棉纤维上的伴生物和涤纤维的纺丝油剂有很好的乳化作用,有助于去除杂质。
2实验部分
2.1主要实验仪器、设备
YG065电子强度机(莱洲电子仪器厂),WSD—Datacolor3890测色仪(美国),毛细效应测试仪(山东纺科院)。
2.2实验材料
涤棉混纺机织坯布Pj=460根/10cmPw=300根/10cm,原坯布白
2.3实验药品
1:1复合型过氧乙酸(16%,天津产),纯碱,NaOH,焦磷酸钠(均为C.P),高效煮练剂MRN,高效渗透剂CWA(均为工业品)。
2.4技术指标测试方法
白度测试:D65/100,Hunter系统;
毛细管效应的测定:FZ/T01071-1999;
皂洗牢度:GB/T3921.3—1997;
强度测试:GB/T392 1—1997;
摩擦牢度:GB/T6151—1997;
耐热压色牢度:GB/T6152一1997;
失重率的测定:精确称取织物重量W1,置于105~110℃烘箱中,烘1h,迅速取出织物,放入干燥器中(硅胶烘过并冷却至室温),保持2h,精确称取重量W2计算样品的回潮率A。将实验样品精确称重W1*,进行前处理并烘干,再于105~110℃下烘1h,按上述方法保持至室温,用分析天平精确称取重量W2*计笪样品的失重率。
2.5实验内容
基本实验工艺处方:
过氧乙酸(g/L)4
焦磷酸钠(g/L)2
精练齐UMRN(g/L)1
渗透剂CWA(g/L)1
基本工艺条件:60℃60min
浴比1:30pH=7(NaOH调节)。
2.5.1pH值选择pH=2.5,3.3,4,5,6,7,8,9,10,12;
2.5.2过氧乙酸浓度(g/L)选择C=1,2,3,4,5,6,7,8,9,12,15;
2.5.3时间(min)选择t=30,60,90,120,150,180,240,360;
2.5.4温度(℃)选择T=30,40,50,60,70,80,90;
2.5.5优选最佳前处理工艺
根据单一因素对前处理效果的影响,对pH值,浓度,时间,温度四个因素,分别取四个水平以确定最佳前处理工艺(取L16(45)正交实验表)。
3.5.6对比实验
将最佳工艺与传统的碱-氧一浴法工艺进行对比,考察两种工艺下处理的织物效果。
3实验结果与分析
3.1pH值对过氧乙酸短流程前处理效果的影响
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