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染色 >

改性CVC织物涂料轧染工艺研究

来源:中国纺机网编辑部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27日

改性CVC织物涂料轧染工艺研究
1.高亚宁2.谢永萍
(1.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陕西华润印染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在采用自制阳离子改性剂对CVC织物改性的基础上,探索研究了新型涂料轧染工艺。通过对涂料轧染中粘合剂、交联剂用量以及焙烘温度和时间的优化,获得了较高的K/S值和耐皂洗、耐摩色牢度。优化后的工艺条件为涂料6g/L,粘合剂DH-103用量15g/L,AralditePT810交联剂10g/L,180℃焙烘3min。
关键词:涂料轧染;K/S值;染色牢度;手感;CVC织物
中图分类号:TS193.5文献标识码:A
涂料轧染工艺流程短、成本低、效率高,拼色方便,特别是涤棉织物的涂料染色不需要热熔或高温高压等复杂工艺条件,先比之下具有明显的优势。涂料轧染工艺在国外已获得广泛应用,美国约80%的染色布是采用涂料染色工艺生产的,我国涂料染色布比例则仅占20%左右,其中还包括水洗布等特殊产品。目前,国内涂料轧染生产中还存在粘搭辊筒、产品手感硬及色牢度较差等问题。本文在采用自制阳离子改性剂对CVC织物改性的基础上,探索了新型的涂料轧染工艺,以提高染色产品的服用性能、染色深度和牢度等。
1·试验部分
1.1材料及仪器
织物:CVC60/40平纹织物(浙江宁波雅戈尔公司)。药品:改性剂HL(一种自制的含有反应性环氧基的阳离子改性剂),涂料藏青H-304FR(上海振荣化工涂料有限公司),粘合剂,交联剂等。
仪器:DatacolorSF300型电脑测色配色仪(思维士颜色科技公司),耐洗色牢度试验仪SW-12型A(无锡纺织仪器厂),摩擦牢度测试仪X571B型(温州纺织仪器厂)等。
1.2涂料染色工艺
染色配方:
涂料(g/L)6
粘合剂(g/L)10~30
交联剂(g/L)5~20
工艺流程:阳离子改性→二浸二轧(压力0.25MPa)→预烘(80℃)→焙烘(温度X℃,时间Ymin)。
1.3性能测试
K/S值:在同一块染

色织物上分别测量4个不同部位的K/S值,然后取平均值。
染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参照GB/T3920—1997《纺织品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标准测试。
手感评定:通过16个人从柔软性、蓬松度、滑爽感等3方面综合评定处理后织物的手感,共分6级,1级最差,6级最好,评价标准如表1所示。

2·结果与讨论
2.1粘合剂种类和用量
选取不同种类和用量的粘合剂进行轧染试验,试验中交联剂用量5g/L,焙烘温度180℃,时间3min,测定染色后织物的K/S值和耐摩擦色牢度等级,试验结果分别见表2、表3。

由表2可见,使用粘合剂DH-103后染色的K/S值最高,并且耐干、湿摩擦色牢度也相对较高,后续试验选用DH-103。

表3说明,当粘合剂DH-103用量在15g/L时K/S值最高,手感较好,耐摩擦色牢度较高,继续增加粘合剂用量反而会对染色深度和手感产生不利影响。
2.2交联剂种类和用量
不同种类和用量的交联剂对染色效果的影响如表4、表5所示。

由表4可知,加入交联剂后,染色深度有所下降,但染色织物的耐摩擦牢度均得到改善。使用亨斯迈AralditePT810交联剂后的织品染色深度下降幅度最小,耐干、湿摩擦牢度提高0.5级,以下单因素试验选择汽巴交联剂。
由表5可见,当交联剂用量小于10g/L时,随着交联剂用量的增加,染色深度略有提升;大于10g/L时,随着交联剂用量的增加染色深度呈下降趋势。此外,当交联剂用量为10g/L时,耐湿摩擦色牢度有所提高。
2.3焙烘条件
织物浸轧染液后在不同温度和时长条件下进行焙烘固色,测试相应的染色效果,结果见表6、表7。

综合表6、表7,当焙烘温度为180℃,时间为3min时,K/S值较高,且耐摩擦色牢度较高,综合染色效果较好。
3·结论
(1)改性CVC织物涂料轧染优化工艺为:交联剂用量10g/L,粘合剂用量15g/L,焙烘温度180℃,焙烘时间3min。在此条件下,染色K/S值较高,且耐干、
湿摩擦色牢度分别达到4~5级和4级,综合染色效果较好。
(2)经阳离子改性后的CVC织物可直接进入涂料轧染工序,无需水洗、烘干,因此加工效率较高,且具有节水、节能等优点,符合当下节能减排的政策要求。


1  2  3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