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染整 >

生物酶在棉织物前处理工艺技术参数研究

来源:印染在线 李远惠 杨东洁 刘晓华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25日

3.2.2测试方法

白度测试:采用思维思测色配色系统,将仪器的照明光源在可见光区(400~700nm)的光谱能量分布与D65标准照明体相符合,并且通过一个紫外含量标尺(UVCalibrator),将仪器的光源中紫外含量调整到与D65标准照明体一致。完整的GANZ白度公式具有下列一般表达式:

W=(D*Y)+(P*x)+(Q*y)+C

上述白度公式表明了下述特性:在x、y、Y三维CIE色度空间中,等白面是一些平面;而公式参数D、P、Q和C则确定了这些等白面在空中的倾斜率和截距。在校正该仪器光源的紫外含量后,求出各个参数D、P、Q和C。将待测布样放入仪器测试孔,即可直接读出白度值W。

毛效:按染整工艺学实验测定。

断裂强度:按国标GB2923-28法测定,取平均值。

4结果与讨论

4.1酶液pH值对织物毛效、白度、强力的影响(见图1~3)



酶液pH值会影响酶蛋白的构象和酶分子及底物分子的解析状态,从而影响酶的活性。实验数据表明,当pH=8.5~9.0时,织物的毛效、白度、强度最佳。如pH值过低,酶的活力就低,且纤维素纤维不耐酸,织物有泛黄现象;如pH值过高,酶蛋白又会失去活力,因此,应控制酶液pH值为呈弱碱性,织物上的蜡质和脂肪类物质易分解,可保证酶蛋白起到最佳的催化作用,促进生化反应的正常进行。

4.2酶处理(冷堆)时间对织物毛效、白度、强度的影响(见表1)由表1可知,随着冷堆时间的延长,使织物的毛效、白度、强度增加。采用酶对棉织物进行精炼时,室温冷堆时间较短,酶促反应速度较慢,不能达到良好效果。实验证明,用酶处理后的棉织物,在室温下冷堆15h左右,可取得良好效果;但若冷堆时间过长,酶充分发挥作用,表面纤维水解严重,变成可溶性物质,会使棉的聚合度下降,织物的强度下降,织物的毛效、白度也随之降低。



4.3酶液浓度对织物毛效、白度、强度的影响(见图4~6)



随着酶液浓度的增加,反应速度逐渐增加,底物的有效转化也增加,织物的毛效、白度、强度也随之增加;但若酶液浓度过大,又会使棉纤维过度水解而产生崩解,影响织物的毛效、白度和强度。图6表明,高浓度酶液使织物的强度损失最大。实验表明,酶液浓度在6g/L左右时合适。

<<上一页[1][2][3][4]下一页>>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