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纺织原料 >

竹原纤维、苎麻和亚麻鉴别方法研究

来源:中国纺织科技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31日



由图4 和表2可知,聚类判别模型对三种纤维可以进行准确的鉴别。使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建模时,样品的代表性强和种类的齐全程度高直将获得更高的准确程度。因此,红外光谱判别模型仍具有很大的拓展和优化空间。

3 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以漫反射法进行样品采谱,经一阶导数+矢量归一化光谱预处理,采用Ward’s algorithm定义距离,基于系统聚类分析法分别建立的竹原纤维、苎麻和亚麻判聚类别模型,可以实现对三种纤维的鉴别,具有操作简单、检测速度快、准确性高、不损伤样品等特点。

参考文献:
  [1] 隋淑英,李汝勤.竹纤维的结构与性能研究[J]. 纺织学报,2003,24(6):535-536.
  [2] Lee Sunyoung, Chun Sangjin, Doh Geumhyun, etal. Influence of Chemical Modification and Filler Loading on Fundamental Properties of Bamboo Fibers Reinforced Polypropylene Composites[J]. Journal of Composite Materials,2009,43(15): 1639-1657.
  [3] 马顺彬,吴佩云.竹浆纤维与粘胶纤维的鉴别及性能测试[J].毛纺科技,2010,38(1):42-46.
  [4] 张涛,鲍文斌,俞建勇.竹浆纤维鉴别方法的研究[J].纺织学报,2004,25(5):28-29.
  [5] 李卫东.竹纤维鉴别方法的研究进展[J]. 中国纤检,2010,359(15):61-64.
  [6] 程隆棣,徐小丽,劳继红.竹纤维的结构形态及性能分析 [J].纺织导报,2003(5):101-103.
  [7] 田慧敏,蔡玉兰.竹原纤维微观形态及聚集态结构的研究[J].棉纺织技术,2008,36(9):544-547.
  [8] Wang Yueping, Wang Ge, Cheng Haitao, etal. Structures of Bamboo Fiber for Textiles. Textile Research Journal[J].2010,80(4):334-343.
  [9] 何建新,章伟,王善元.竹纤维的结构分析[J].纺织学报,2008,29(2):20-24.
  [10] 蔡玉兰,王东伟.天然竹纤维的固态核磁共振谱表征[J].纤维素科学与技术,2009,17(1) :2-6.
  [11] 刘建学.实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上海市纤维检验所)


<<上一页[1][2][3][4][5][6]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