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细纤维开纤处理纱线→水洗[普通雕牌洗衣粉0.4%(owf)]→开纤(在高温小样机中进行,浴比1∶30,常温加入,以1℃/min升温至110℃,45min,冷水降温)→冷水洗→酸洗(1g/L乙酸溶液)→冷水洗至中性→烘干(105℃,30min)。
染色工艺染色[分散染料1%(owf),pH4.5 ̄5(醋酸-醋酸钠缓冲液调节),浴比1∶50,50℃入染,以1℃/min升温至80℃,50min,再以1℃/min升温至125℃,50min,以1℃/min降温至70℃]→热水洗→皂洗(皂粉2g/L,95℃,5min)→热水洗→冷水洗→烘干。
超细纤维织物通常在开纤后染色,在HS-12高温高压染色小样机运转的机械作用及高温热处理下会促进织物进一步开纤,使织物的开纤程度增大,比表面积增大,对染料的吸附能力也随之增大;同时织物表面粗糙程度增大,从而改善了超细纤维织物的显色性。
织物性能的测试开纤率从染色试样上选取等间距的3个点的超细纤维纱线,用哈氏切片器切片(每点做3个有效切片),显微镜放大(640-1200X),数码相机拍照,从裂离和移位两方面计数已开纤的超细纤维瓣数,从而计算出裂离开纤率和移位开纤率,分别用Matlab7.0处理,计算出各点开纤率有效值。对其用Matlab7.0再次处理,得到织物的开纤率有效值。
纤维开纤率即纤维已开纤的瓣数占所有纤维瓣数的百分比。超细纤维开纤后,纤维瓣有的表现为完全裂离并且移位,有的只表现出裂缝而并没有移位。为比较客观地反映超细纤维开纤的实际情况,试验设定完全分离且移位的纤维瓣数为N1,涤锦界面出现明显裂缝的瓣数为N2,超细纤维的总瓣数为N,则开纤率的计算公式如下:综合考虑这2种开纤率可以更全面地反映超细纤维的开纤程度。
设定染色试样上一点处3个有效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