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染色 >

等离子体作用原理及在羊毛染整加工应用分析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12日

3.1羊毛防毡缩性

经过等离子体处理的羊毛纤维,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放大3000倍)发现,鳞片主体基本完整,而多处鳞片尖角芒刺被打钝,鳞片“起翘角”变小。进一步放大(10000倍)观察,可见羊毛纤维鳞片表面在等离子体处理时被刻蚀的大量痕迹。这种表面微观粗糙度的增加和纤维抱合时接触面积的增加,导致了纤维表面摩擦系数的提高。表1为经氧等离子体处理3min后羊毛表面摩擦系数的变化。

表1表明,羊毛经等离子体处理后,虽然正逆鳞片方向的湿摩擦系数(μ1,μ2)均有所提高,然而定向摩擦效应却减小了,因而所得的产物具有很好的防缩性。

3.2改善织物吸湿性

在低温等离子体(LTP)作用下,织物的中性表面变成极性表面,这是因为表面的刻蚀增加了羊毛纤维表面亲水性基团的含量。羊毛表层的胱氨酸转变为磺基丙氨酸,是增加对水的吸附作用的主要原因。另外,除了降低羊毛表层交联密度,增加磺基丙氨酸以外,内表皮和鳞片层细胞膜的复合物也被改性,因而加快了水分子的扩散。通过LTP处理,羊毛表面的吸附作用也可以通过提高纤维和水之间的氢键作用来改善[6,7]。

3.3改变表面静电性质

表面静电性质可以用放电时间ts来表示,放电时间越短则样品表面放电能力越好。经等离子体处理后样品的ts值比末处理的小。这是因为经等离子体处理后,吸湿性的改善有利于纤维的导电。1995年,Hesse等人指出纤维表面的水分子可以产生一层连续的薄膜,它可以使纤维表面粒子自由地移动,进而提高纤维的表面电导率[8]。

<<上一页[1][2][3][4]下一页>>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