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前处理 >

棉练漂的现状分析(一)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0年06月17日

黄茂福

1 历史回顾 众所周知,棉练漂是染整加工中耗能耗水量最大,排污最多的加工过程,也是奠定印染成品质量的关键,资深的印染一作者无不重视棉的前处理加工,一定要把前处理做好做实,要求过得硬,方能碓保最终产品质量,减少后续加工的麻烦利同修,是节约总加工成本的有效手段。可是时过境迁,现在不少印染厂不重视前处理加工,认为晶种变化多,批量小,加工费低廉,因而片面追求降低成本,节约用料,选用低价助剂,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结果是后续加工疵病多,回修率高,造成总成本反而增加的恶性循环,屡见不鲜。 同顾棉练漂前处理的演变历程要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讲起,五十年代初及以前,棉机织布是用淀粉上浆的,五十年代初期,棉机织布是先经烧碱或盐酸浸轧堆置进行碱退浆或酸退浆,绳洗后进入煮布锅用强碱性的烧碱,渗透剂的煮练液于130℃高温高压下绳状煮练1-2h,洗涤后再进入煮布锅进行第二次煮练,洗后进行次氯酸钠漂白,漂布有时漂两次。半制晶质量:毛效8~10cm,白度72~76%,退浆率95%左右,无棉籽壳,加工质量稳定。但加工工序长,产量低,布伸长率高,劳动强度大,为此,在五十年代中后期,便研制连续式的棉布练漂机与工艺,开始使用连续式的绳状和平幅的J型汽蒸箱和履带式蒸箱,用两只各蒸1h的蒸箱进行两次汽蒸煮练以取代煮布锅煮练,五十年代后期,见于氯漂织物易泛黄,漂后强力损失大,当时还未提及AOX问题,开始使用双氧水漂白,持久白度好,强力损失较氯漂小。双氧水必须在高温下漂白,相应地开发了双氧水汽蒸漂白机,与煮练机连续进行煮练和漂白,因双氧水去杂效果好,所以只需一次汽蒸煮练,冼涤后再经双氧水汽蒸漂白,这个工艺一直沿用到今,现被练漂一次汽蒸练漂法逐渐取代,五十年代底到入十年代初,见于圆外推行亚氯酸钠漂白,我国也及时研究亚氯酸钠漂白工艺,弧制造了相应的设备,一时间相当流行,亚氯酸钠是在汽蒸条件酸性下进行漂白的,白度高于氧漂,

强力损失也小,但释出的二氧化氯毒性人,腐蚀性强,即使钛合金也难抵抗其腐蚀,因此而窒息。八十年代时为溅少氧漂时原使用的水玻璃稳定剂易产生硅垢而研制成功了非硅稳定剂,取代了水玻璃。在五十年代后期,我国研制成功了BF7658淀粉酶,用于退浆获得成功,从此,碱退浆和酶退浆同时并存成为退浆工艺。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见于二棉布前处理工艺流程较长,提出了短流程一步法前处理的设想,组织攻关。刚处于改革开放初期,我国表面活性剂尚处于发展初期,生产的品种不多,可供选择的余地有限,又局限于用烧碱作练剂,因此未能突破而创造出一步法练与漂所适用的助剂,但也设计了R型蒸箱,蓝把退浆和煮练合而为一,使三步加工缩减成退煮与漂白两步工艺。没有完成一步法的理想。与此同时,又组织了冷轧堆练漂攻关,冷轧堆练漂流程短,节能节水,设备投资小,经轧,堆,洗的冷轧堆前处理后半制品的毛效差,棉籽壳去不净,白度也差,因此不能推广,此后有些厂继续不断地进行探索,摸索出了一套加工方法,即棉布浸轧练漂液后堆置24—36h,而后短蒸10~20min,沸水洗后再浸轧双氧水漂液,汽蒸30~50min进行轻漂,可以获得6~8cm毛效,白度72~75%,棉籽壳基本能去除,适用于一般性棉布的前处理,但紧窑织物和厚重织物还未过关。其所以能提高毛效应归功于渗透剂的选刚,1990s时Ciba-Gy推出Tinoclolite PB精练剂,用于冷轧堆可提高毛效,使冷轧堆前处理向前推进了一步。

1  2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