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测定
1·4·1表面深度测定采用DC-SF600PLUS型测色配色仪进行测试。
1·4·2摩擦牢度测试
按GB/T3920-1997《纺织品耐摩擦色牢度试验方法》,用Y571D型多功能色牢度摩擦仪进行测试。
1·4·3水洗色牢度测试
按GB/T3921-1997《纺织品耐洗色牢度试验方法》,用HZ-16型水洗色牢度测试仪进行测试。
2结果与讨论
2·1染浴pH值对得色深度的影响
由于还原染料的特殊性,染浴的pH值决定着染料的存在状态,对染色起着不可忽略的影响。pH值对涤纶织物靛蓝染色的得色深度影响如图4所示。
由图4可知,涤纶织物的得色深度受pH值的影响比较大。在pH值为6~7时达到最高点,即pH为6~7时,织物表面得色最深;染浴的碱性越强,织物得色越浅。还原染料不溶于水,碱性溶液中在还原剂的作用下,染料分子中的羰基还原成为可溶性的隐色体钠盐[2]。靛蓝隐色体具有很好的水溶性,对纤维素纤维(尤其是棉)有很强的亲和力,上染性能也较好;但是由于涤纶是疏水性纤维,靛蓝对其缺乏亲和力,不能有效上染。加入醋酸后,氢离子逐渐取代钠离子的位子,染料的亲水性逐渐减弱,对涤纶的亲和力逐渐增大,当染色达到一定的温度时,因纤维分子链段运动而形成的瞬时孔隙增大,染料分子才能进入纤维内部,此时上染率明显提高,织物的得色深度也明显提高[2]。
2·2染色温度对得色深度的影响
由于涤纶的结构紧密,Tg较高,故需要在较高的温度下进行染色。将染浴的pH值调到6~7,在不同的温度下对涤纶织物进行染色,测试织物的表面得色深度,结果见图5。
当温度达到90℃时,染料刚刚开始上染纤维,得色很浅,随着温度的升高,涤纶织物的得色深度也逐渐增大,当温度升至120~130℃时得色深度达最大值,当温度达到140℃以上时,得色浓度又稍有下降。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来说明:首先,涤纶纤维的结晶度高,在高温高湿以及水的增塑作用下,纤维分子链段运动才能加剧,分子间微隙才能增大[3];其次,靛蓝染料分子也需要在较高温度下才能获得足够多的能量,扩散进入纤维内部;再次,在温度和碱浓度较高的情况下,一些还原染料会发生水解,导致织物得色变浅。
2·3染色时间对得色深度的影响
在染浴的pH值为6~7,温度为120℃的条件下,分别上染10、20、30、40、50、60min,不同染色时间下,涤纶织物的得色深度如图6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