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多次试验基本确定大豆蛋白织物染深色工艺处方为:
染料3%~4%
匀染剂0.4g/L
冰醋酸>2g/L(调pH4~5)
保温温度:85~95℃
保温时间:60~80min或根据颜色浓淡而定。染色后水洗、固色。染色效果见表1。
由表1得出配方4染色效果最好,色深均匀,上染速率快,以较少的染料、较低的温度和较短的时间就可染出色泽浓厚光亮的黑色。
2.2.3大豆蛋白织物的固色处理
为了提高染色的牢度,人们常采用固色剂来提高色牢度,大豆蛋白织物有-NH2、-OH等活性基团,固色剂分子末端有-NH2基团,两者之间能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缩合反应,使纤维和染料通过固色剂这个桥梁相连起来;我们分别选用无甲醛酸性染料固色剂XG和无甲醛SBL-423羊毛酸性染料固色剂对实验(4见表1)的织物进行固色处理。
工艺处方:
固色剂4%~6%(对布重);浴比:1∶20。
工艺:染色→水洗→固色(60℃,20minpH值4~4.5)→上轴→烘干。
和固色剂Y作比较得出不同固色剂的固色效果。
用无甲醛固色剂XG和固色剂SBL-423处理后,可提高色牢度0.5~1级。固色剂用量太大则手感发硬,用量太少则达不到固色效果,以加入4%~6%为宜。从固色前后织物变化来看,颜色变化较小,色泽浓厚、手感柔软。大豆蛋白织物用酸性染料染色后一定要用加表面活性剂的温水洗,这对提高色牢度是有帮助的。需要清楚的是色牢度的好坏很大程度上是由所用的染料所决定的,而不是由固色剂所决定的。固色剂不是万能的,它对色牢度的提高是有限的,根本的解决办法是选择牢度好的染料。
3结论
(1)采用弱酸性染料染深色,织物较容易上染,只要工艺条件控制适当,可以获得色泽均匀浓厚的效果。织物各项染色牢度均可达到标准要求。
(2)从弱酸性染料染色工艺因素对上染百分率的影响来看:温度、pH是影响的主要因素,并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染色的温度、pH在染色工艺中要严格控制,而时间可随温度、pH的不同有所改变。
(3)大豆蛋白织物拼色时染料应选同类型的,这样有利于染色工艺的操作及工艺的简化,且要注意色牢度指标相近,否则色牢度不同会给固色造成困难。
(4)选择固色剂:首先固色剂对织物本身颜色影响要小,对提高色牢度方面效果要比较明显。其次还需特别考虑固色剂对手感影响要小,应选环保型固色剂。
<<上一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