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前处理 >

大豆纤维的漂白湿加工中技术研究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22日

(2)精练漂白工艺:

氧漂(g/L)

30%双氧水  10~40

纯碱1~3

稳定剂(泡化碱)2~6

精练剂  1~2

浴比1:10左右

温度(℃)  90~95

时间(min) 50~80

还原漂(g/L)

还原剂  2~6

纯碱1~4

精练剂  1~2

浴比1:10左右

温度(℃)  90~92

时间(min) 30~50

柔软处理

Srisoft KAT(%owf)  3

Srisoft SIL(%owf)   1

浴比1:10左右

温度(℃)  50~40

时间(min) 10~15min

散纤维漂白的大豆蛋白纤维与未漂白的大豆纤维机械性能比较,委托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和上海商品检验技术研究所检测,结果如表5所示。

从表5可见,漂白的大豆蛋白纤维物理机械性能基本不变,纤维未受损伤,细度稍变细,断裂伸长率稍有增加,初始模量有所降低,从以上性能来看,漂白后大豆蛋白纤维手感柔软度有提高。

纱线精练漂白加工设备有绞纱染色机、筒子纱染色机等。目前,大豆蛋白纤维采用绞纱精练漂白的工厂较多,绞纱精练漂白由于纱线处在松弛条件下不断运行,纱线之间有较小的挤压作用,漂白液助剂容易渗透到大豆蛋白纤维纱线内部。如果漂白工艺制订合理,绞纱染色机运转良好,精练漂白后的绞纱白度较好而均匀,染色后色泽匀透。但是,绞纱漂白的大豆蛋白纱表面易发毛,易打结造成乱纱,从绞纱倒成筒子纱断头多,制成率低,仅适用于股线加工。绞纱精练漂白工艺与散纤维相类似,精练剂、漂白剂和漂白助剂相同。由于加工设备状态不同,漂白剂用量、加工温度和时间等工艺条件有所调整,才能达到白度要求。

筒子精练漂白染色法是纱线加工中重要的一种方法,具有许多优点:加工纱表面光洁不乱纱、制成率高、生产率高。但是,必须掌握好筒子纱卷绕密度,如果密度偏小,有利于漂白液染液渗透,但由于大豆纤维光滑,在加工过程中造成筒子纱变形而倒塌,筒子纱两端易擦毛擦伤;若密度过大,由于纤维纱线在湿热条件下要收缩,造成漂液或染液渗透不良,引起白度或染色不匀,因此必须根据大豆蛋白纤维纱线的性能掌握好筒子纱卷绕密度。另外,筒子纱染色机加工液的循环倒向速度也会影响到筒子纱加工质量。在上述前处理工艺条件下加工的38S/2大豆蛋白纤维的质量指标如表6所示。

从表6看出,氧漂-还原漂的大豆纤维纱线白度较好,漂白时温度对强伸度影响较大,95℃漂白时强力损伤未14.5%,而92℃漂白时强力下降仅5.8%。

由于大豆蛋白纤维耐湿热性较差,随着温度升高,纤维收缩增大,导致断裂延伸度提高。因此,大豆蛋白纤维纱精练漂白时的温度不宜超过95℃。从目前对大豆纤维的纱线漂白工艺研究情况莱看,白度不如棉白,但对纤维损伤甚小,较为可行。

采用二次氧漂或还原漂-氧漂或氧漂-还原漂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大豆纤维地漂白白度,但是工艺流程长,生产率低。从表2和表3可知,使用双氧水/四乙酰乙二胺(TAED)低温漂白,能获得较好白度。根据资料介绍,采用双氧水/TAED按理论摩尔比就地生成过乙酸强氧化剂的方法,是一种新的漂白方法。在双氧水浓度(30%)未7.5~10g/L、TAED/H2O2摩尔比为0.5、PH值5~6和70~80℃条件下,可获得良好的漂白效果,亨特白度可达80左右。表7列举了用双氧水/TAED法漂白的大豆纤维、蚕丝和羊毛的色度值。采用双氧水/TAED漂白大豆纤维在70~80℃温度下能获得较好白度,漂白时间短、生产效率高。从表3看到,用双氧水/TAED漂白后的大豆纤维纤维用酸性和活性染料染色,其上染率和固着率低于还原漂和普通双氧水漂白。双氧水/TAED漂白法还需进一步试验,并进行中样生产试验加以验证。

大豆纤维/棉、大豆纤维/绢丝等混纺交织物的漂白与大豆纤维、纱线或织物的漂白方法与纯大豆纤维、纱线或织物的漂白方法和工艺相近,为避免损伤棉和蚕丝纤维,适当降低漂白液的双氧水浓度。

<<上一页[1][2][3]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