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前处理 >

大豆纤维的漂白湿加工中技术研究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22日

从表2可知,氧漂法普遍比还原漂白度高,但纤维失重率大,而纤维强力差别不大,说明大豆纤维在双氧水碱性中漂白时,纤维中蛋白质水解流失较多;其中亚绿酸钠漂白剂对大豆纤维中蛋白质发生氧化和氯化作用,使蛋白质分子链断裂,致使蛋白质组分流失严重,由于蛋白质大量流失,使残留的大豆纤维白度趋于提高,从表2看出,亚漂后的大豆纤维纱的白度可达80以上。

从图1和图2看到,大豆纤维用亚绿酸钠漂白时,随着亚绿酸钠浓度增高,纤维白度提高,而失重率明显增大,蛋白质损失严重。建议对白度没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不要采用含氯氧化剂(亚绿酸钠,次绿酸钠及其他含氯助剂)处理大豆纤维,以免大豆纤维中蛋白质流失过多,影响纤维性能。

2 不同漂白法对大豆纤维染色性能影响

氧化和还原漂白的大豆纤维用酸性染料Everacid红N-B和活性染料Remazol艳蓝R-X染色,染色结果见表3。

由酸性染料染色结果可知,保险粉和硼氢化钠/亚硫酸氢钠漂白试样的可染性较原样没有降低,二氧化硫脲漂白试样的可染性略有降低,这说明还原漂白并未影响大豆纤维的酸性染料可染性。氧化漂白后大豆纤维的酸性染料可染性均发生了较大程度的降低,其中尤以双氧水/TAED和亚氯酸钠漂白降低的最多。由活性染料染色结果可知,还原漂白对活性染料上染率影响很小,对固着率的影响较大;氧化漂白对活性染料上染率和固着率的影响很大,其中双氧水/TAED和亚氯酸钠漂白的影响更大。

酸性染料在PH=4.5的条件下染色,与大豆纤维的主要结合力主要表现为染料阴离子与大豆蛋白上离子化氨基之间的离子健结合。氧化剂漂白后上染率降低的原因可能有两个:大豆蛋白(包括碱性氨基酸)含量的降低和碱性氨基酸的氧化变性。

3 采用双漂法提高大豆纤维白度

从表2所知,还原剂单漂或双氧水单漂后的大豆纤维白度较差,一般情况下,达不到鲜艳色的染色要求。采用双氧水、TAED法漂白白度较好,但该法成本较高。亚氯酸钠漂白法大豆纤维白度较理想,WI白度值达到82以上,但是纤维中大豆蛋白流失严重,影响纺织品服用性能,不能大面积使用,建议不要采用此法漂白。

为了提高大豆纤维及其纺织品白度,采用双氧漂或氧漂-还原漂、还原漂-氧漂方法为宜。

对大豆散纤维精练漂白工艺进行了优化试验:采用单独氧漂法、单独还原漂法和氧漂-还原漂复合法,结果见表4。

由表4可见,采用氧漂和还原双漂工艺,大豆蛋白纤维白度较好。进一步改变双氧水浓度、还原剂浓度、温度和处理时间等进行单因素试验,初步确定精练漂白工艺。采用氧漂-还原漂双漂工艺进行生产试验,获得较好的漂白效果,漂白的大豆蛋白纤维经新苏纶纺织有限公司试纺成功,32S、40S大豆蛋白纤维纱的纤维条干均匀、毛羽少、白度光泽好。

大豆蛋白散纤维精练漂白生产试验工艺和结果如下:

(1)工艺流程:纤维准备→氧漂→(热水洗或去氧酶处理)→水洗→还原漂→水洗→(漂白)→(柔软处理)→脱水→开松→烘干

<<上一页[1][2][3]下一页>>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