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染整 >

纺织印染行业生态安全分析及应对措施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22日

2001年以来,我国先后发布了《纺织品通用安全技术要求》、《生态纺织品通用及特殊技术要求》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起草的HJBZ30-2000《生态纺织品》等标准。我国第一个有关纺织品生态安全性能要求的国家强制标准GB18401-2003《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于2005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产品涉及由天然或化学纤维为主要原料的服用或装饰用纺织材料,其考核内容包括:pH值、甲醛含量、色牢度、耐水、耐汗、耐干摩和耐唾液、禁用偶氮染料和异味。相对于国际上的一些生态纺织品标准,该标准基于为保证纺织产品对人体健康无害,对纺织品生态安全性能考核目前只选择了五项基本的要素。总体而言,这些标准与国际相应标准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4纺织印染行业的生态安全防范对策

4.1加大环保宣传和生态安全性信息的收集

首先,应加强环保意识和生态安全性纺织品消费的宣传,建立专门的生态安全性纺织品信息咨询机构,使纺织企业和消费者真正具有环保意识。其次,重视纺织品生态安全性信息的收集,帮助我国纺织和服装企业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外在纺织品服装领域对有害物质限量的最新要求和认证标准。

4.2加强对纺织品生态安全性的研究

纺织工业的生产链包括原料加工、纺纱、织造、印染、后整理加工和服装制成品加工等。纺织品中的有害物质除生产工艺不当会过量残余外,有部分是上游原料带来的。因此,我们对纺织品生态性的研究必须从原料的生产、加工到半制品生产过程有害物质含量指标及检测方法、功能性产品的评价方法及对纺织品可降解性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研究,为生产企业选择原料和工艺提供技术指导,也为提高最终产品的安全健康性奠定基础。

4.3制定纺织品生态标准,完善相应检测手段

必须结合我国国情,密切关注国际上相关法规的动态,制定系列与国际接轨的“绿色”纺织品强制性标准,并使之成为国际认可的标准。国外生态纺织品标准列入考核的内容多,公布的检测方法很少,未公开的检测方法都具有相当的难度。被列入欧洲的纺织品有害物质清单的项目中,我国仍有不少项目没有统一的检测方法。因此,我们也应加强对纺织品有害物质检测方法方面的研究和探讨。

4.4开发生态安全性产品,取得国际认证

生态安全性产品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纺织企业开发生态安全性产品应重点抓好四个环节:(1)进行生态安全性设计。注重设计易于回收、节能、耐用、无污染或低污染、不影响健康的产品。(2)实施生态安全性生产。按生态工业模式,实现清洁生产,尽量避免使用有毒有害原辅料,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能源和材料浪费,减少废弃物。(3)铸造生态品牌。纺织企业产品应符合环保要求,要取得国际环境标志,创造绿色品牌。(4)实行生态包装。纺织企业要按照进口国的要求,采取使用后利于回收再利用或易于自然分解的绿色包装。

<<上一页[1][2][3]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