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 失重率
由表 2可 见,还原漂白牛奶纤维的失重率较氧化漂白小,单漂法较复漂法小.在单漂过程中,双氧水漂白试样的失重率最大,二氧化硫脉其次,保险粉最低.在漂白过程中,牛奶纤维的失重原因有3种:(1)纤维上的纺丝油剂和纺丝前添加的助剂被去除;(z)牛奶纤维中的酪蛋白部分流失;(3)部分聚乙烯醇组分被破坏损失.此外,测试不同方法漂白牛奶纤维针织物的顶破强力后发现,漂白后织物的强力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这可能是漂白过程中织物发生不同程度的收缩所致。
由上 述 实 验可知,二氧化硫脉具有非常好的漂白效果,同时对牛奶纤维的损伤小,又无诱变性活力,可认为是一种不致癌物质,且易被生物降解,具有较低的COD值和BOD值,在碱性溶液中分解产物为尿素和硫酸钠,因此,可作为环保型还原漂自剂应用于染整中.选择双氧水。二氧化硫脉复漂法进行,先按双氧水最佳漂白工艺进行漂白(白度66.38),再研究二氧化硫脉的复漂工艺(以白度和黄度为考查指标).###
2.2 二氧化硫腮在牛奶纤维漂白中的应用
2.2.1 温度
二氧化硫脉对温度的依赖性很大,只有在合适的温度下才能使其不稳定的同质异构体转变成亚磺酸和尿素,并达到最大的还原负电位.
由图1可 见,随着温度的升高,白度增加,黄度降低;在60-80℃效果明显;达到80℃后,白度的增加趋势减缓.可能是超过80℃后,二氧化硫脉分解加快致使其漂白的有效质量浓度在短时间内降低较快;考虑到高温对牛奶纤维的损伤,故确定漂白温度为80℃.
2.2.2 漂液pH值
二氧化硫脉只有在热碱溶液中才具有较高的还原电位,而二氧化硫脉的水溶液显示一定的弱酸性.以醋酸调酸、碳酸钠调碱,调节pH值漂白.并测试牛奶纤维的白度和黄度,其结果见图2.
由图 2 可 知,在49时,随着pH值的提高,白度反而降低,可能是随着pH值的提高,加热条件下生成的亚磺酸会迅速被碱氧化成硫酸钠,降低其还原电位.考虑到牛奶纤维具有一定的耐碱性,故确定漂液的pH值为9左右.
2.2.3 二氧化硫腮质量浓度
由图 3 可 以看出,二氧化硫脉质量浓度增加,织物的白度逐渐增加,黄度则逐渐降低;二氧化硫脉的还原能力很强,一般只需保险粉的20%左右.所以,当二氧化硫脉质量浓度为2g/l时,就达到了很好的白度(72.56);当质量浓度继续增加时,织物的白度增加缓慢;大于8g/L时,白度又有所增加,但增加有限,考虑到成本,选择二氧化硫脉质量浓度为2g/l.
2.2.4 时间
由图 4可 知,在30~60min范围内,时间延长,织物白度增加,黄度降低;6Omin时白度达到最高,黄度最低;>60min,白度明显下降.可能是随着时间的延长,pH值逐渐降低,促使漂白过程中生成有色物质.因此,确定漂白时间为60min。
综上 所 述 ,双氧水--二氧化硫脉复漂法中,牛奶纤维用二氧化硫脉漂白的最佳工艺条件是:二氧化硫脉2g/l、碳酸钠调节pH值为9、JFC1g/l、80℃条件下漂白60min、浴比30:1
<<上一页[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