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浓度时所需要的改性剂浓度低,如雅格素黄 NF-GR,在染料浓度低于1% (o.w. f. )染色时,改性 剂浓度只要达到2g/L,K/S值就可以达到最大值,随 着染料浓度逐渐升高,K/S值达到最大时,改性剂用 量需增加到5g/L。而对雅格素红NF-3B而言,在实 验所测试的染料浓度范围内,染色K/S值达到最大 时所用改性剂浓度为4~5g/L。研究还发现,改性剂 用量并非越大越好,从雅格素NF系列来看,染料浓 度低于2·5%染色时,改性剂的用量应低于5g/L,继 续增加改性剂的用量,染料的上染率反而下降。分 析原因可能是改性剂用量过大后,没有与纤维交联 的剩余改性剂会堵塞纤维孔径,使得染料分子不能 够进入纤维内部。
2·2浸渍法改性中氢氧化钠浓度对涤/棉的改性效果 改性液中碱剂的浓度对改性效果也有较大的影 响。无碱条件下改性,K/S值均较小,加碱后,K/S值 随即都有很大提高。因为碱性条件下,纤维素才能 与聚合物中氯甲基发生亲核反应。
图3~4显示了改性剂为4g/L,碱剂分别为1~6g/L 改性后的涤/棉使用雅格素NF系列染色的效果。由 于改性剂PECH-amine在碱性条件下才能较好地与 纤维素纤维发生亲核反应,所以改性必须在碱性条 件下进行。但碱剂浓度并非越高越好,从上图看出, 两种染料在不同染色浓度,最适宜的碱剂浓度均为 2g/L,此时染色涤/棉织物K/S值达到最大,随着碱 剂浓度增大,在不同染色浓度下染色深度均有所下 降。所以浸渍法改性中氢氧化钠较适宜浓度为 2g/L。
2·3改性方式对涤/棉的改性效果
涤/棉织物分别经浸渍法、浸轧法、轧烘法改性 后,在雅格素活性红NF-3B与活性黄NF-GR不同染 色浓度中进行无助剂染色,测定其上染率及固色率。 从图5可以看出,当雅格素活性红NF-3B浓度 较低时<1·5% (o.w. f),无论从上染率或固色率方 面,浸渍法改性都显示出优良的效果,改性后的上染 率可以达到98%以上,染浴基本吸尽,随着染色浓度 的提高,上染率略有下降,但仍接近95%。
当染浴浓 度提高到2%或2·5% (o.w. .f )时,轧烘法也呈现出 较高的上染率,但是从固色率来看,浸渍法仍优于浸 轧法及轧烘法,分析原因可能是浸渍法改性使纤维 素与改性剂进行了充分的化学反应,改性剂本身对 活性染料就有固色作用[3]。改性后织物又经过了水 洗,洗去了纤维表面未交联或交联不太紧密的改性 剂,所以固色率可以达到85%以上,而浸轧法及轧烘 法没有经过水洗就直接染色,染色织物皂洗后洗去 了大量的表面浮色,所以固色率没有浸渍法改性后 染色织物高。
而对雅格素活性黄NF-GR来说,无论是高浓度 还是低浓度染色浓度,浸渍法改性的上染率及固色 率上都特别突出。图7~8说明了使用浸渍法改性后 的涤/棉染色织物,雅格素活性黄NF-GR上染率都可 以达到99%以上,固色率也可以达到95%以上。说 明浸渍法改性使纤维素纤维与改性剂发生了充分的 反应,在棉上引入了大量稳定的染座,因此,涤/棉经 浸渍法改性后使用雅格素活性黄NF-GR中性、无盐 染色,染色废水接近无色,染料残余少,没有助剂、电 解质,可以直接排放。
3结论
(1)改性剂PECH-amine对涤/棉织物具有很好 的改性效果,改性后的涤/棉织物染色品K/S值可提 高2~11倍。改性剂PECH-amine浸渍法改性中,改 性剂较适宜浓度为2~5g/L,随染料浓度增大,改性 剂浓度可适当提高,但不宜超过5g/L。
(2)在碱性条件下改性剂PECH-amine可以更好 地与纤维素纤维进行亲核反应。浸渍法改性中氢氧 化钠较适宜浓度为2g/L。
(3)不同改性方法对涤/棉织物的改性效果不 同,对雅格素NF系列而言,无论从上染率或固色率 方面考虑,浸渍法改性的效果都特别突出。
参考文献
[1]曹万里,俞广文,顾志安,等.涤/棉分散/活性一浴法染色新工艺 [J].印染, 2005, 31(3): 26-28
[2]王晓文,罗艳,杜鹃,等.涤/棉分散染料微胶囊/活性染料一浴法 染色[J].印染, 2006, 32(18): 17-19
[3]宋心远,沈煜如.纤维素纤维化学改性增强染色性能[ J].印染, 1998, 24(11): 37-45
[4]余逸男,陈水林.纤维素纤维阳离子化改性剂PECH-amine的研 制[J].纺织学报, 2001, 12(3): 138-140
[5]王荣根. 21世纪初我国棉纺织产品的发展态势[J] .现代纺织技 术, 2003, 11(1): 51-54
[6]孟春丽,吕英智,陈桦,等.改性棉织物染色工艺的研究[J].印染,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