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染色 >

基于PSO算法的RBFNN在织物染色配色中的应用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24日

3·基于粒子群算法的RBF网络的配色模型建立

在织物染色配色过程中,不同的染料选择吸收的光谱不同,导致织物形成各种颜色。颜色的配置可有3种基本染料通过不同的比例混合求得。颜色的匹配将涉及到颜色空间的概念,不同行业的配色宜采用不同的颜色空间。目前有多种表示颜色的空间体系,每种表色体系的数值可通过公式根据反射光谱的三刺激值转换而来[4]。

CIELab是一个均匀颜色空间,其中色彩由3个数值L,a和b代表。第一个数值L,定义了色彩的亮暗程度,而a和b则是关于颜色的信息。Lab颜色与设备无关,无论使用何种设备(如显示器、打印机、扫描仪)创建或输出图像,这种模型都能生成一致的颜色。

研究表明,织物所反射出来光的颜色L,a,b值与染料的浓度C有关系,即Lab值=f(C)[5]。基于此推理,构造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径向基神经网络织物染色配色模型,使用RBF神经网络来模仿f函数,并将此函数写入粒子群优化算法的适应度函数中,径向基神经网络的输入样本为染料浓度,输出样本为颜色的L,a,b值。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RBF神经网络解决染色配色问题的粒子群算法模型如图1所示, RBF神经网络模型如图2所示。

4·试验过程及数据分析

以织物三拼色配色为例,使用中色系染料极品中三元:活性红3BS,活性黄3RS和活性蓝FBN来配色。首先扫描制作好的小样到计算机中,使用软件来获取小样的Lab值。这些Lab值就为RBF神经网络的输入数据,制作这些小样所需的染料浓度就为RBF的输出,如表1所示。

根据表1的数据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6]优化神经网络的权值,粒子数为15;粒子的长度为3,学习因子C1=C2=2。在matlab环境下编程实现粒子群优化算法后将输出的数据解码后应用于RBF网络。达到收敛条件后,对网络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

 

<<上一页[1][2][3]下一页>>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