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染色 >

丝绸季铵化高固色率高色牢度匀染技术研究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24日

浸渍温度对染色均匀性的影响明显是因为阳离子溶液的pH值在10.5左右。在碱性条件下,真丝绸带大量负电荷。因此,在浸渍阳离子溶液时,真丝绸吸附阳离子的速度很快,结果吸附不均匀,即阳离子在真丝绸上的分布不均匀。在温度低时,阳离子被真丝绸吸附后没有足够的动力发生移动,即解吸附和重新吸附困难,所以,真丝绸在后来的染色中染色均匀性很差。在浸渍温度较高时,由于溶液热运动的影响,吸附在真丝绸上的阳离子容易发生解吸附和重新吸附现象,这样,吸附在真丝绸上的阳离子发生重新分配,分布均匀性得到提高。所以,浸渍温度越高,染色均匀性提高。但是,温度不宜太高,否则阳离子上的环氧丙基发生水解,影响阳离子在真丝绸上的接枝。

2.5带液率与染色均匀性的关系

表3是真丝绸浸渍阳离子溶液后的带液率与染色均匀性的关系。其浸渍季铵离子溶液的温度为80℃,染色时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四烷基硫酸钠作匀染剂。从表中可以看到,真丝绸的带液率越低,染色均匀性越好。

即使浸渍时阳离子在真丝绸上分布均匀,但是,吸附在真丝绸上的溶液由于带有大量的季铵阳离子化合物,在烘焙接枝时,如果真丝绸上的带液率较高,溶液会发生泳移现象,使得真丝绸有的区域带的阳离子溶液多,有的区域小,导致烘焙后真丝绸接枝的阳离子分布不均匀。因此需要控制真丝绸的带液率,以控制阳离子溶液的泳移现象,使真丝绸接枝的阳离子均匀。当然,带液率越低,泳移现象越轻。

2.6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与染色均匀性的关系

即使真丝绸接枝阳离子时阳离子在真丝绸上的分布很均匀,但在染色时,也会发生染色不均匀的现象。接枝阳离子的真丝绸,真丝绸上的阳离子对染料分子产生强烈的吸引作用,使得丝绸在染色时,染料分子被迅速地吸附在真丝绸上。一般染色时染料在织物上的染色需要50 min左右,而季铵化真丝绸在染色时2~4 min染料就全部被吸附在真丝绸上。由于吸附太快,染料分布不均匀。同时,由于真丝绸上接枝的阳离子对染料分子的作用非常强,即使在100℃条件下,染料的移染也很困难,因此,极易出现染色不均匀。

图6~图9是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四烷基硫酸钠(C14H29SO4Na)对季铵化真丝绸的缓染作用。从图中可以看到,十四烷基硫酸钠的缓染作用十分明显,在染液中添加少量的十四烷基硫酸钠后,染料的上染速度有很大的降低。活性翠蓝KN-G、活性艳红K-2N、活性紫K-3R、活性嫩黄B-4GLN在十四烷基硫酸钠质量浓度分别为:1.2,0.67,0.67,0.83 g/L时,染料上染率接近100%时,上染时间就延长到50 min。如果十四烷基硫酸钠质量浓度过高,染料的上染率会发生大幅度下降。

十四烷基硫酸钠对季铵化真丝绸染色的缓染原理是:十四烷基硫酸钠带负电荷,分子量比染料分子小得多,泳动速度相对要快得多。在染色时,十四烷基硫酸钠比染料分子更容易与真丝绸上的季铵阳离子结合。但因为染料分子比十四烷基硫酸钠分子大得多,与真丝绸上的季铵阳离子结合比十四烷基硫酸钠要强得多,因此,虽然十四烷基硫酸钠先与真丝绸上的阳离子结合,但会被染料分子置换下来。当然,如果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浓度过高,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与真丝绸阳离子的结合趋势增大,一部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会吸附在真丝绸上,不能被染料分子置换下来,继续占据阳离子结合位点,结果染料的上染率会大幅下降。

在十四烷基硫酸钠的作用下,染料的上染速度大幅降低,缓染作用很明显。染得的真丝绸染色均匀性大幅提高。

3·结语

真丝绸浸渍阳离子溶液的温度、浸渍阳离子溶液后的带液率是影响真丝绸接枝季铵阳离子均匀性的重要因子,因此成为决定季铵化真丝绸染色均匀性的重要因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四烷基硫酸钠对季铵化真丝绸的染色具有很好的缓染作用。真丝绸浸渍阳离子溶液时尽量提高浸渍温度、降低带液率和使用十四烷基硫酸钠表面活性剂作为缓染剂,就能使季铵化真丝绸染色染均匀。

<<上一页[1][2][3]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